人们不再像往常那样喧闹,而是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考试结果的揭晓。
时光荏苒,七日转瞬即逝。
终于,到了发榜的时刻。
李渊花费了七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批阅那一千一百份考卷,并为每一份考卷打分。
经过漫长而严谨的统计,他终于将分数排名前一百的学子名单整理了出来。
然而,当他仔细查看这前一百名的考生时,却惊讶地发现其中竟然有三十一名不及格者!
也就是说,真正及格的考生仅有六十九人而已。
要知道,这次并州的考生总数可是多达一千一百人啊!
如此低的及格率,让李渊不禁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还是考题本身难度太大呢?
这些考题无非就是刑律、施政以及局势这三大类而已,按理说应该并不太难。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考生连最基本的律法问题都答错了。
李渊实在想不明白,这些考生到底是在考什么呢?
就算他们完全不了解相关知识,哪怕只是照着汉律去抄写,也应该能够答对一些题目吧。
更让人感到失望的是,这六十九名及格者中,还有十五名仅仅是堪堪及格而已。
至于那些出类拔萃、表现优异的考生,则一个都没有。
而分数最高的那位,也不过才一百二十分,来自上党陈氏。
不过,第二名的名字倒是让李渊略微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张扬。
这个张扬,乃是云中郡人士,居住在太原。
李渊对他还有些印象,因为此人在未来可是汉末的诸侯之一!
没想到他竟然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而且还取得了如此不错的成绩,这着实让李渊有些意外。
也许正是因为李渊入主并州这一事件的发生,才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变化。
按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轨迹,张扬本应凭借其勇猛的名声,成为并州的武猛从事,并投靠丁原,为大将军何进在并州招募数千士兵。
然而,何进却不幸被宦官谋害,这一变故使得张扬招募的数千士兵滞留在了上党地区。
董卓入京后,张扬见势不妙,趁机发兵攻打上党,并成功斩杀了上党太守。
但他在攻打壶关时遭遇挫折,未能攻克。
于是,张扬率领他的部队开始在上党地区四处劫掠各县,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动荡。
后来,张扬加入了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军,凭借着袁绍的势力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河内太守。
然而,如今并州已被李渊所占据,李渊封锁了并州太行山的通道,除了商队可以通行外,其他人等一律只许进不许出。
如此一来,张扬自然就无法结识到丁原了。
毕竟,丁原如今已成为了河内太守,而张扬想要与他相识,难度可谓相当之大。
不过,从张扬参与科举这一举动来看,他显然是有意投靠李渊。
毕竟,李渊作为并州牧,虽然实际掌控的只有五个郡,但这五个郡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之众,其实力不容小觑。
并州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远超以往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