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旧人哭,那边新人笑,2012年,Y特尔连同三星和TJD,三家企业共计投资5229亿欧元,先后入股A斯麦,以此获得优先供货权,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站在EUVLLC的肩膀上,背靠米国支持,又有客户送钱,A斯麦自此正式成为“全村的希望”,在摘取EUVGKJ这颗宝石的道路上,一路孤独的狂奔。
终于,在2015年,第一台可量产的EUV样机正式发布。正所谓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当年只要能抢先拿到机器开工,就相当于直接开动了印钞产线,EUVGKJ也因此被冠上了“印钱许可证”的名号。
而在这台机器价值12亿美元,重达180吨的巨无霸设备背后,实际上90的部件均来自外部厂商,米国和欧洲的更是其中代表。
整个西方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托举起了如今的A斯麦。而一代霸主N康,也自此彻底零落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于是,刘焱不仅震惊的问道:
“你是说,未来我们的半导体产业的工艺水平能做到国际领先?”
孟欣傲然说道:
“对,我们不需要ASML的GKJ,我可以研发更好的GKJ,以后的内地GKJ市场,我们的刘孟科技说了算,不光是内地,即使是国际市场上,等到我们的关键技术突破以后,我们的话语权也不容小视。”
几天后,1989年10月9日,刘孟科技公司正式对外公布,1微米GKJ正式研发成功。瞬间就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1微米GKJ,绝对堪称是国之重器。
全世界有能耐做出这种精密机器的国家绝对不会超过5个。
就算是现在的SL,虽然在不少领域科技领先,但是却做不出来1微米GKJ。
现在全球在GKJ领域最强的国家主要是米、东瀛、尼德兰等国家,其实尼德兰也不是凭着一己之力做出GKJ的,背后有着很多西欧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配套企业为之提供精密零部件,所以,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尼德兰并不需要自己去研发。
但是,刘孟科技搞GKJ却不能只研发产品不研发周边。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至少攻克了几千个重大课题。不光是内地的著名理工科学校,内地几乎所有的学校,多多少少都接到了刘孟科技派发出去的一些子项目的研发任务。
数以万计的科技团队,上百万的科研狗,采用人海战术的模式,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不少子项目看起来不见得有多牛,但是把这些子项目都整合在一起之后,那可就牛大发了。
在另一个时空,西方买给内地的半导体设备的工艺水平,正常情况下,至少要落后西方10年以上才有可能会向内地出售。
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多了刘家这几只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蝴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