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武侠修真 >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 54 第 54 章(捉) 粮价

54 第 54 章(捉) 粮价(1 / 2)

笑话哇。

一路颠簸,要是再对着何书青那个恶心人的玩意,她不得少吃三碗饭?

再说她家四郎刚有学好的迹象,跟这种人接触,再长歪了她去哪儿说理去?

村长被徐秀越直接了当的拒绝噎了一下。

徐秀越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看着村长,看着村长的脸慢慢变红,然后垂下头去。

想必他应该明白了,徐秀越嫌弃他孙子。

不过想到自己孙子做的那些事,村长也无话可说,又随便聊了两句,村长便灰溜溜的走了。

那背影瞧着还有几分仓皇逃窜的意思。

何四郎跟徐秀越去府城的包裹是都徐氏打点的,这时候就能看出徐氏的细心。

衣服放三身换洗,包成小包的盐放上一包以备不时之需,路上吃的糕点、油纸伞等等一系列都打包全了,提前一晚就准备好了。

何四郎自己收拾了下他要带着的笔墨,晚上,张氏就开始烙肉饼。

去府城约莫要走两天一夜,因着何三郎吃的多,张氏主厨,徐氏田氏打下手,三人足足准备了三个布包才停下。

翌日一早,何三郎驾着牛车,载着何四郎,徐秀越骑着毛驴,三人一行往府城去。

马车慢悠悠地行驶在路上,他们绕过镇子,先是到了县里。

徐秀越也是第一次来县里,除了人比镇里多,看起来也没太大的差别,就连地面丝丝升起的血气,也一模一样。

徐秀越皱眉,看来县里也不是个能避祸的地方。

她倒是没想到,一场洪水,竟然辐射范围如此之广,照这样看来,到时受灾面积恐怕不小,若是朝政本就不稳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不过,还是先看看府城的情况再说,或许他们所在的朝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三人先去了一趟何四郎的书院,大门紧闭,应该是先生已经带着学生赶往府城了。

何四郎因为要与家人同行,本来也是约着与他们在府城汇合,三人便不再多停留,直接往府城去。

从县里到府城是一段长长的官道,大路很宽,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路上偶尔会有几辆马车飞驰而过,对比着牛车的速度,慢吞吞的。

徐秀越本来也是想雇辆马车,一问价格,只租车单押金就要十两,要是带车夫则这一路三两。

租车行的人还跟她说,如今正是赶考的日子,再没有比他便宜的了。

一句话,让徐秀越歇了继续找的心思。

不过三两银子还出的起,因着是何四郎的考试,徐秀越还是先征求了何四郎的意见。

何四郎当即皱了眉,想都想选择了坐自家牛车。

“不过是多一天的路程,却能省下三两银子,而且牛车比马车平稳,儿子也能在车上温书。”

徐秀越第一次发现,何四郎并不是那种耽于享乐的人,身上还带着抠门属性。

她喜欢!

这会功夫徐秀越就不说什么近视的问题了,反正也就这一次。

一路向府城去,徐秀越就见地面上的血气越来越少,翻过一个高坡之后,便消失无踪。

徐秀越松了口气,若是蔓延到府城,事情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等到第二日傍晚,三人才看见府城的大门。

府城城墙高耸,看起来应该是石头垒起来的,呈一个小角度的斜坡状,上面甚至还有卫兵站岗。

比起前世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磨砺的残垣断壁,当身处这个朝代,直面这种可以保卫领土高度的城墙时,徐秀越才感到,如今的自己就像一粒尘埃,无比渺小。

城门上空正中刻了一个“安”子。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安河城。

天色渐晚,约莫着快要到关城门的时候了,但城门前依旧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

这些人中,有穿长衫的读书人,也有背着箩筐挑着扁担的货郎,还有些衣着朴素的,应该是附近的人家。

徐秀越三人排到后面,陆陆续续又有人排到了他们身后。

进城的速度不慢,很快就轮到了他们,卫兵检查一番他们的包裹后,却不让他们进门,而是伸出了一只手,放到何三郎的面前。

“啥?”

何三郎一脸懵,那官员站着跟何三郎坐着差不多高,身材干瘦,脸上有浓重的黑眼圈,瞧着不太健康的样子,气势却很足。

他也不说话,只朝着何三郎勾了勾自己的手指。

何三郎完全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徐秀越却刚才就注意到,前面排队的人都自觉往卫兵手里放了点什么,再联想到前世看过的古装剧,徐秀越瞬间明白了什么意思。

她学着前面人的样子,从包中摸出十枚铜钱,攥着放进了那人手中。

卫兵张开手瞧了一眼,瞬间勃然大怒,一下子将铜钱扔到了地上,怒目而斥:“打发叫花子呢。”

徐秀越愣了下,心说十枚铜钱也不少了吧,她本来还想只给个两三文意思意思,不过想着初次来安河城,这里又是府城约莫消费高点,这才给了十文,没成想,还是少了。

徐秀越看了看周围的人,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她就知道,这里的吏治绝对非常不清明,才会将一个守门小兵,都养的胃口都这么大。

何四郎是个读书人,不管是读书人的矜傲还是学到的道理,都让他气愤,一则气愤这人轻贱旁人,二是气他公然索贿。

徐秀越当即上千一步,挡在了何四郎身前。

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再加上之前婉君的话,让徐秀越举动上更为谨慎。

她既没有金手指,也没有主角光环,一个老太婆更是没有被哪个王爷侯爷瞧上,还是老老实实遵守社会规则,免得惹麻烦的好。

耽误了何四郎考试是小,要是耽误回家逃难,那就没地方哭了。

徐秀越一边给何三郎使眼色,让他去将铜板捡起来,另一边则是面色愁苦、犹犹豫豫地从包里掏出一小块碎银,眼瞧着足有三两之重,不舍地放入卫兵手中,还要赔个笑脸:

“是我们不懂规矩,军爷见谅。”

卫兵看了眼掌中的碎银,这才满意,又上下打量了何四郎一眼,嗤笑一声,摆摆手放行。

三人没再吭声,进城走了段路,何三郎才像是松了口气般感叹道:“这也太贵了……”

徐秀越没回应,她知道进城的费用肯定不是三钱这么高,不然不会有这么多老百姓还能进的起城。

她之所以给这么多,是因为知道卫兵肯定是心胸狭隘之人,第一次给少了,第二次若是还少,恐怕要发难,为了避免麻烦,她才会给出三钱。

这些银子,不至于太少,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她太有钱,起了贪念。

何四郎没考虑这么多,只是一脸愤然道:“贪污索贿,国之蛀虫。”

徐秀越第一次见何四郎如此愤愤,不过少年郎忧国忧民也不是坏事,就鼓励道:“你要想整治他们,就得站的比他们更高。”

何四郎若有所思,没再出声。

徐秀越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骑着驴子看城里的街景。

城外荒草遍地,过了这道门,人群就熙熙攘攘起来。

挨近城门的店铺已经比县里镇上的店铺繁华许多,沿着宽敞的主路往城内走,路过的行人越发多,店铺的装修也更为豪华别致起来,人们的衣着也由粗布麻衣变成了林罗绸缎。

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相同、扎着同样丸子头的少女从街上走过,应该是富人家里的丫鬟。

越往中心走,穿华服的越多,徐秀越他们三个穿着普通的棉衣,像是乡巴佬进城一样,引起了不少侧目。

好在如今是赶考的日子,大多数路人只是瞥一眼就移开了视线。

徐秀越也只是从婉君口中听说过府城繁华,却没想到竟繁华成了这个样子。

这一路光是银楼、首饰铺子徐秀越就看到了不下三家,只看门面装修,就知道是她如今消费不起的程度,可里面进进出出的人流却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