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烧饼(1 / 2)

大年初七是贺兰的生日,江仕春刚好调休有两天假期,于是跟贺兰约好,由贺兰开车接他到卫宁家里吃饭,贺兰直接把接头地点定在了郭师傅的烧饼摊。

她到的早,先抢了个空座才点单:“两个胡麻油烧饼,一碗胡辣汤,凉菜来一碟。”

新来的服务员不认识她,直不笼统地说:“凉菜自己去前边夹。”

对座拼桌儿的老爷子指点她:“等会儿再去夹,这两盆眼瞅就要卖完了,新拌的马上就要端出来。”

“底下的菜腌的时间长更入味儿。”说着贺兰站了起来,对老爷子说道:“劳驾您帮我占个座儿,我去夹凉菜。”

郭师傅的妹妹和妹夫将他做烧饼的手艺在甘肃发扬光大,同时也有了创新。夫妇俩入乡随俗,在烧饼里加入了甘肃特产的胡麻油和香豆面,改良后的烧饼在当地十分受食客欢迎。

郭师傅一家对香豆面接受度有限,对胡麻油烤制的烧饼倒十分喜欢,于是当贺兰建立起卫宁到甘谷的辣椒运输专线后,郭师傅便搭上顺风车,请司机顺路帮忙运输胡麻油回来做烧饼用。

本地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胡麻油这种食用油,所以起初胡麻油烧饼的销量并不好。但是架不住胡麻油香啊,这东西烤制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能飘出老远,远到国道上面都能闻到。于是渐渐地便有很多司机师傅靠边停车,专程从国道上面跑下来买烧饼。

一来二去郭家胡麻油烧饼竟成了省会的一项特产小吃,许多人慕名而来,为此政府还专门在大集附近修建了停车场。

贺兰没去凉菜盆前排队,施施然来到烤炉跟前看郭师傅教徒弟烤烧饼。

“油酥的比例这回倒是对了,可你擀饼的时候偷懒了吧?分层不够多。”

“没有,我擀的时候数着的,横竖各八遍。”

“那你烤出来的饼分层怎么才这么点?实话实说,别不承认。”

“师傅我真没偷懒,我都是严格按照你说的做的。”

郭师傅正对这个徒弟的态度感到不悦,身后忽然伸出一只胳膊来,直接从他手里撕了一块烧饼走。吓了郭师傅一跳,回身仰头一看发现是贺兰,一句你怎么来了还不等问出口,三两口将烧饼咽下肚的贺兰先说话了。

“的确没偷懒,不过这位师傅过日子太仔细,不舍得下料,油酥和擀饼时候的布面都舍不得多放,烧饼分层这才少了。不信你细品,滋味儿多少欠点儿。”

其实根本不用尝,贺兰用眼睛一扫就知道郭师傅这位徒弟是个抠搜的性子。别人的面案上面粉堆成山,干活的时候身上脚下免不了落下一些面粉,只有他的围裙和脚面是干净的,面案上更加干净,因为他每擀完一块饼胚就要把散落的面粉仔细扫到一处。用面粉的时候他也仔细,别人都是抓起一把就扬,他是恨不得用三根手指捏一小撮慢慢从头撒到尾。

郭师傅毕竟年纪大了,味觉有些退化,真没品出来哪里不对。贺兰一说他又尝了尝手中的烧饼,皱眉道:“我尝着油香味儿还行啊,咸淡也刚好。”

贺兰端起案板上的油酥碗闻了一下,斩钉截铁道:“多加盐了。”

徒弟先是惊讶地望向贺兰,随即束手束脚地低下头去,不打自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