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生耽美 >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 第372章 小刘筑巢,一镜到底

第372章 小刘筑巢,一镜到底(2 / 2)

“其实我最喜欢这张,是南美原进口的黑胡桃木的,床柱都是人工用蜂蜡和核桃油抛光,保留木材原始纹理,基本没什么工业污染。”

“床架拖回国以后我准备叫人送到姑苏去,找当地一个很有名的非遗传人手工雕一些图案,你觉得怎么样”

路宽失笑:“黑胡桃木据说bh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自己搞了张桌子,就是这玩意做的。”

白宫中有一张被人津津乐道的“坚毅桌”,木材源自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坚毅号”,该船曾参与19世纪中叶搜寻失踪的北极探险队任务,后因被困冰海被遗弃。

不过bh入主后对这张桌子不大待见,自费斥巨资安置了张名贵的黑胡桃木桌子。

这跟古代中国文官偏好黄梨木家私一个样儿。

“这床。。。耐用吗”

刘伊妃斜眼看着洗衣机:“你想怎么用”

路老板调侃道:“至少要比你耐用一些吧,别动不动就‘不要’、‘停’,你哪怕连起来说呢”

“去你的!正经点儿!”

他旋即又疑惑地指着相册里设计图上的“1221”:“这什么意思”

空气中一阵突如其来的沉默,刘伊妃半晌才黑着脸伸手按灭床头灯,闷声闷气:“睡觉,困了。”

路老板才思敏捷,瞬间反应过来这是不是什么纪念日。

小刘生日825,俩人在一起就是7月的事儿,12月能有什么大事

刘伊妃蜷在路宽怀里,后背绷得笔直,手指揪住被角往自己这边猛拽。

空调风扫过后颈,吹得她耳垂发痒,偏梗着脖子不肯回头。

洗衣机一边搜肠刮肚,一边从后面搂住女友,又试探性地单手覆在雪子上。。。

“松手!”

她突然抬肘往后一顶,力道轻得像猫爪拍,反倒把自己睡裙肩带震得滑到胳膊肘。

慌忙去拉肩带时,膝盖又顶翻羽绒枕,羽毛粘在唇釉上。

气得她鼓着腮帮子“噗噗”乱吹,颇为可爱。

路老板憋笑的鼻息喷在她后颈,激得她缩起肩膀,脚丫子往后乱蹬,又被男子双腿夹住再难动弹。

刘伊妃气急,回头又故技重施咬在他肩膀上:“你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

“当然记得!”

“那你说。”

“12月,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

刘伊妃目光灼灼地盯着洗衣机,后者也只能开始瞎几把胡吊扯。

12月肯定冷啊,先拖两句再说。

“那会儿你还很青涩。。。”

小刘成年后的这两年的12月,2005年自己在跑《塘山》路演,2006年在准备《天空》前期工作,与她并无交集。

“说快点!便秘啊你!”

“别给我整臭氧层子,瞎抒什么情你就说什么日子!”

路老板心电急转,福至心灵,总共就五、六年,捋一捋也就差不多知道答案。

他装模作样地感慨:“没想到离第一次见面都这么久了。。。”

“啊!你真记得啊!”小刘嘴边笑出了梨涡,整个人都跟八爪鱼似的缠住男友。

她生气归生气,倒没指望爱无能的洗衣机真能记住这样的纪念日。

“2001年12月21号,我在昌平家里的舞蹈房,你和妈妈他们一起走进来,那是我这辈子第一眼见到你!嘿嘿!”

小刘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加“这辈子”三个字,也许潜意识里已经猜测到了什么,也许没有。

但对于她来说,这些都完全没有深入探究的必要,只要这个活生生的他能一直在身边就好了。

路老板很配合地一声长叹:“都快六年过去了。”

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他赶紧回忆了一下在意大利搞对象那天是几号,怎么就没想着拖到8月25号再搞呢

哎,继戒烟之后,洗衣机终于又陷入另一种纯爱后遗症中去了。

以后会有无数的纪念日跳出来,时不时地成为小刘的“阿瓦达索命咒”。

刘伊妃像块被体温烘软的蜜蜡,严丝合缝地依靠在他胸膛的弧度里,搂着男友的脖子。

洗衣机自然来者不拒,经验丰富的老猎手不一会儿就快把猎物烹熟了。

少女媚眼如丝地瞧着他,睫毛随着呼吸轻颤,在眼睑投下羽毛状的影。

“看你那死样子,来吧。。。”

路老板假惺惺:“你还疼吗要不算了”

“你再装模作样我就睡觉了。”刘伊妃仰头戏谑地看着他,口中的湿热气息腻人得很。

洗衣机瞬间跟插了高压电一样,迅速开始全自动工作。

一夜鱼龙舞。

——

终于,美国东海岸时间2007年8月4号,复拍了近两周的《历史的天空》剧组迎来最后一场戏。

历史上的1998年12月,张纯如在美国国家公共电视台,即pbs电视台,与鬼子大使齐藤邦彦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

中国人喜欢讲盖棺定论,对于名人传记的拍摄,一般也在身故之后。

这一世的张纯如女士因为对电影的挂碍,因为刘伊妃、路宽等人的陪伴、支持走过了这一关,电影当然也不能将她前世的壮烈自戕作为最后的注脚。

在2002年开始筹划编写剧本时,路宽也曾疑虑:

到底用什么样的结尾,来为这部历史大作划上句号

一直到2006年,亲眼目睹刘伊妃在福克斯演播室里化身铿锵玫瑰,掷地有声地维护正义和真相——

他受到启发,才最终将1998年12月的这场举世瞩目的电视辩论写进剧本,作为最后的高潮。

如此设计,也能够体现出这位青年导演在讲故事这件事情上的造诣,已经能够窥得到大师殿堂的一角了。

举个例子,金庸是怎么讲故事的

我们通常认为,电影、小说等艺术作品中一个事件的戏剧性的强弱,与它的重要性呈正相关。

譬如《鹿鼎记》中韦小宝杀鳌拜这一事件,是小说前期一个极度醒目的桥段和高潮。

单就杀人来讲,韦小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下毒、暗杀、群殴手段齐出,洋相百出,才堪堪杀掉鳌拜。

这似乎不是很能调动读者或者观众的情绪啊

但金庸设计这段剧情的方法,和路宽在电影最后放上这段辩论,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通过多元化铺垫的内核,来引爆最后的情绪高点。

杀鳌拜前:

皇帝说,杀鳌拜者加官进爵;

陈近南说,杀鳌拜者封为香主;

双胞胎美女说,家人为鳌拜所害,如有侠义之士报仇,愿终身侍奉;

黎民百姓说,鳌拜圈地养马,荼毒庶民,谁杀了鳌拜就是大家的英雄!

而鳌拜自己呢满清第一巴图鲁,一身刀枪不入的横练功夫。

最后还是韦小宝拿着抄鳌拜家得来的利刃捅进后者的肚脐眼,才勉强杀之。

这么窝囊地杀人爽吗不爽。

但有了前面的多元化铺垫,最后这种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情感需求的成果,即便是如此灰头土脸地杀掉鳌拜,那也是暴爽。

《历史的天空》最后这段剧情亦如是。

在这场辩论之前,张纯如本人受到右翼各种威胁恐吓,不堪其扰,精神情绪处于临近崩溃的状态;

全世界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都在等待最后的辩论得出的真相;

美国230多家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对此进行了密集报道,《洛杉矶时报》称其为“历史与谎言的正面交锋”,香江《大公报》以“弱女子单挑大国谎言”为题头版报道;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研讨会,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书写;

甚至在辩论后,这段视频被制成教学素材,进入美利坚中学历史课堂,改变了此前美国历史学界对此事沉默。

犹太裔作家苏珊拉宾纳(张纯如的编辑)公开支持将其与“犹太人的灾难”并列,称“真相不应被地域或民族限制”。

多么伟大的辩论!

可以说,这段剧情的演绎,将是这部电影最后的点睛之笔。

路老板不知道这种题材很压抑、沉重,不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吗

他能帮老谋子修改《黄金甲》,也堪称国内最会讲故事的导演,自然对这种事情门清。

但《历史的天空》题材本就如此,他只能尽力在那段黑暗和绝望的往事中,为观众奉上这最后一笔点睛。

就像是韦小宝杀鳌拜,让刘伊妃扮演的张纯如女士“言杀”鬼子大使齐藤邦彦,彻底引爆观影者的情绪。

这是迫不得已的欲扬先抑,也是真实历史的发展脉络。

而时至今日,青年导演对刘伊妃能否演好这场戏似乎也不再有什么疑虑。

片场没有租用真实的pbs电视台,只是按照影像资料和真实历史场景进行搭建。

最后一场戏,全剧组人员既兴奋又谨慎,包括路宽和小刘在内,很早就来到现场。

刘伊妃在化妆室里预演、排练,最后回想和琢磨着台词、情绪和动作细节;

路宽和赵飞、副导演及场务在巡视片场,视察最后的细节。

今天有两位泛亚电影学院的学员到访学习,陆洋和郭帆。

两人手里拿着笔记本,一言不发地跟在路老板后面。

进入二年级,他们在学院方的安排下,已经开始了剧组的实习工作。

主要对象自然是北美问界、诺兰工作室、马丁斯科塞斯、迪士尼以及狮门等友好公司的剧组。

路宽走到辩论台边上,叮嘱安排了几句,回头看着两个学员笑道:“在《钢铁侠》剧组实习得怎么样”

“挺好的,路导!”

“路导,您给我们安排到的这个剧组可真是太棒了,我看他们特效团队的操作都看呆了,还有各种领先内地的化妆和爆炸技术,真是看得人眼馋那!要不说我跟陆洋俩人算是走了后门呢,这搁别人哪儿能。。。”

陆洋五个字回答的功夫,赛博妲己似乎要写一篇马屁论文出来。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继续努力!”路老板无奈打断郭帆,又是一番耳提面命:

“《钢铁侠》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好莱坞风格的商业片,学特技是一方面,主要是学他们的剧本、拍摄节奏、剧组统筹等等,都上点儿心吧。”

“是!”、“好的!”

嗯,你郭帆就非比人家多说一个字才舒坦。

今天辩论演播室的主舞台悬挂着张纯如《金陵大屠杀》一书的英文版封面大喷绘,下方堆迭着畜生暴行照片的档案盒。

都是道具组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复刻的原始资料。

日方代表齐藤邦彦座位旁摆放《广岛原子弹纪实》与《日苯战争孤儿》书籍,暗示其转移话题的潜在策略。

在镜头设计方面,今天增设了不同角度的摄像机,两套不同的拍摄方案会同步进行。

其中一套是a、b两个固定机位的双机位交叉拍摄和后期剪辑。

另一套是路宽做的一个新的尝试,他想试试看小刘能不能拍出一镜到底的效果。

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今天这场戏很有趣,会邀请北美和国内媒体参与拍摄,请他们扮演历史上的媒体记者。

同时也是为了在杀青后进行简短的记者采访,为这部电影划上圆满的句号。

接到通知的记者们自然是跃跃欲试,很乐意参与到这样一部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巨作的创作中去。

当然,也是为了能获取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不但是电影,国内媒体还盯上了官宣不到一个月的这对神仙眷侣。

时至今日,除了那两条引流效果极其显著的微博外,就只有小刘零星放出的旅行照片了。

其余事宜,大众一无所知。

对于新闻人而言,稀缺就是卖点,今天他们都会在接受服化道的改造后坐在pbs电视台的观众席,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嘉宾。

巡视了一圈片场,路老板敲门进了化妆间,里面暂时只有刘伊妃一个人。

仍旧不厌其烦地在走位、排练。

“感觉怎么样”

小刘回头,面色讪讪:“紧张!难度太大了!”

“别有压力,我们还有固定机位,实在不行就按照普通方案拍摄,也没什么不好。”

一镜到底追求时间与空间的连贯性,通过长镜头营造沉浸式体验,所有情节在一个镜头内自然展开。

这是它的优点。

但同时,一镜到底顾名思义是不能剪辑的,一切都依赖演员自身的表演。

路老板搂过女演员的香肩,在她额头轻啄了一口,出言调侃道:“茜茜啊,为了你这个一镜到底,这几天晚上从下了戏就开始教你,然后走位、排练,我可是三天不知肉味了啊!”

小刘白了他一眼:“在剧组严肃点,工作时称职务,叫什么茜茜,叫刘老师!”

小女友旋即有些委屈道:“这两天你给我讲的导演技法、镜头、光线,我真的学得太吃力,我是不是太笨了啊路宽”

“嗯,你的确挺笨。”

“不过我讲的这些东西,你就是叫宁皓现在来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路宽同她讲过,想要继续进阶、进步,就必须时不时地从演员的视角抽身,去全盘评估电影镜头和拍摄的理念技法。

因此有了这个一镜到底的契机,这几晚路老板牺牲了自己的性福,每天晚上都给她“醍醐灌顶”。

要么说是量身打造的培养计划,就奔着影后去的。

这种待遇,除了她,还有谁能叫一个大导演、大富豪,不厌其烦地教授自己的导演生涯心得

青年导演最后提醒几句:“所谓一镜到底,其实就是演员表演持续性和节奏感的把控。”

“首先台词和走位烂熟于心,这你没问题。”

“情感表达的连贯和稳定,现在对于你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你现在欠缺的还是对拍摄全局的认识不够清晰,只能机器找你,你还不太会找机器。”

一镜到底最难的其实就在于最后一点,演员要要根据镜头的运动和场景的转换来调整自己的表演节奏。

比如在缓慢的镜头移动中,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来传递角色的心理活动,在迅捷的镜头跟拍下,又要主动去找机器、灯光。

把自己彻底融入叙事节奏。

路老板笑道:“我只是觉得这段戏太精彩,不拍一镜到底有些可惜,让你试一试。”

“不行就不行,也没什么丢人的。”

刘伊妃为难地挠了挠头,半晌才恶狠狠地给自己打气:“行!怎么不行!”

路老板无语地摸着自己的胳膊:“你行就行,打气就打气,打我干嘛。”

“嘿嘿,就是玩儿!”刘伊妃长舒一口气:“希望待会一切顺利!”

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看了眼手机准备出化妆间:“纯如姐她们来了吗”

“嗯,知道你忙着熟悉走位和镜头,在外面和你妈妈讲话,没有进来找你。”

“我去看看她!”

张纯如因为孩子生病,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过来,中途只打了两个电话关心和祝贺。

小刘迫不及待地推门出去,路老板环顾了一下乱中有序的片场,今天的拍摄也准备就绪。

路老板看着雀跃的小女友长舒一口气。

他没有讲明的是,这段一镜到底,就是为了帮她在柏林影展竞争最高荣誉提供的臂助。

只是不知道暂时超出她能力的这种拍摄手段,能不能完美收尾。

青年导演踏进片场,准备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