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大周解梦》
回归牧州华安郡的路程,还需要几天时间。
李默回到房间后,悉心整理起此行收获。
三百余根竹龄从三四百年到千余年的普通灵竹、十八根一千八百年竹龄的罗汉竹,都被他收进了几个储物袋内。
这些储物袋因为塞得满满当当,以至于看起来稍显滑稽,好似暴发户的十根手指,都戴满了金戒指似的。
除此之外。
他还收获了千年竹鼠精的妖血,乃是炼制中阶灵符的珍贵材料。
紧接着他在地宫中,还收获了黄佟妖鼠的妖丹、尸体、断尾。
最珍贵的妖丹,以后可以用来炼丹。
皮毛断尾,可以用来炼制法器,李默记得此地的两只竹鼠精,尾巴都具有影响神识功效。
血液则可以作为炼制低阶灵符的灵墨。
最后则是那一套飞剑法器,竟由千年灵竹炼制而成的木属性飞剑,足足十八柄。
李默稍稍尝试了一番。
这套飞剑的确不凡,但想要驱使如臂的话,需要万剑门的主修功法搭配。
而万剑门的主修功法,又要求所铸之剑,必须要自己使用,这相当于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
正当他准备收起这些飞剑时,却又惊讶地发现,这些飞剑的剑身上,竟然没有蚀刻符文!
换而言之。
这些飞剑都只是半成品而已。
李默可以再炼制十八件法器,搭配作为六灾六难矩阵傀儡的大阵根基!
“看来这只妖鼠,虽然博才,却不擅长符文之道。”
最后就是黄佟手腕上的这个储物手镯了。
李默原本抱有极大期待,但当他开启储物手镯时愕然发现,里面竟然只有几百块下品灵石,以及一块灵力已经耗尽的上品灵石。
这块灵力耗尽的上品灵石,乃是李默从传送阵上的凹槽内拆下来的,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
黄佟的储物手镯中,并没有李默想象中的各种珍贵炼器材料、法器。
只有大量的书籍。
有许多宗门的主修功法,以及大量的基础法术、游历故事书籍。
这些法术书籍,往往都需要相应的主修功法搭配,才能够修炼,对于如今的李默而言,只有一些参考价值。
让李默惊奇的是,黄佟储物手镯里,竟然有许多医书。
其中有不少医书,他同样耳熟能详,在济民堂当学徒时期钻研学习过,但还有一些珍藏孤本,足以让他师父张栋梁生前惊叹的古籍。
“这个家伙,难道还学医不成”
他怔怔了片刻后,在众多书籍中翻找了许久,最终挑选出了一张地图和两本书。
李默先是仔细地研究了一番这张地图。
这张地图的跨度极大,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比例尺的超级地图。
地图的上面,不仅有大乾国、南蛮之地、苗疆之地、部分天原之地,还包括了戈壁四国、鲁国、七国之地、岭东四国、死亡风暴区域,甚至将东岭的废土之地、失落之地方位都标注了出来。
飘渺妖族所在的东岭。
在这张兽皮地图上,赫然分为了废土之地、失落之地两部分。
其中废土之地,位于中原外死亡风暴以东,标注有金狮、孔雀、九狐三片区域。
而失落之地,则是孤悬海外的样子,属于地图的灰色边缘区域。
上面标注有血蛟皇族,还有几座原始教派字迹,以及一个红色的传送阵标示。
李默愣了一下。
他在地图上翻找了一会儿后,很快便找到了另一个红色传送阵的标识,赫然是在大乾国边境附近的南蛮之地,也就是苍原地界。
“难道说,这座传送阵的另一头,竟是在这所谓的失落之地”
李默心底不禁有些震惊。
这张地图,可谓价值连城,极大加深了他对于山海界大势的认知。
至于挑选出的两本书籍,分别名为《黄佟内经》、《大周解梦》。
他首先打开《黄佟内经》。
这本书竟然以它自己命名,难道是自创功法不成
仔细研读一番后,李默诧异的发现,这本所谓《黄佟内经》,乃是黄佟根据《帝辛内经》自创得来的功法。
因此被它命名为《黄佟内经》。
而这只妖鼠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是因为《帝辛内经》规定,修行者必须要先学医,再根据自身五脏六腑、丹田经络的特性,对照天干地支、生辰八字,进行适应性的自创。
“世上竟然还有如此苛刻的功法”
由此看来。
创造出《帝辛内经》的宗门,之所以没落,必然与其匪夷所思的修行难度有关。
这类功法在修成后,虽然会比一般功法更加强大,却并不适合作为宗门传承的主修功法,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某一时期出现断代,进而被其他宗门灭掉,然后将其束之高阁,成为仅供门内天才弟子参悟学习的特殊功法。
李默越看越是怦然心动!
且不说他本身便拥有不俗的医术。
此功法的特性,也隐隐让他有种符合飘渺之道的感觉。
修行此功法后,吸收运转天地灵气时,会对五脏六腑形成特殊的淬炼。
所谓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所谓六腑,则是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待五脏六腑全部淬炼后,修士的基础法力,将会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可获得不俗的益寿延年养生功效。
除此之外。
此功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特定的神通。
该功法能够根据修行者的特点,进行适应性的提升。
这与飘渺之道所追求的可以通过个人不懈努力改变现实状况,可谓是不谋而合。
似乎只要一个人不甘认命,拥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么所有客观阻扰都将因此而退步,犹如梦想照进现实。
“仔细想来的话,主修功法《真灵之眼》,乃是以九狐族天赋创造,辅修功法《七窍归元术》,似乎也有飘渺之道的感觉,这本《帝辛内经》,也同样有此意境。”
李默感觉就仿佛冥冥之中,有某种巧合,或者说天意。
当然。
各种道统,殊途同归,既有分割,又有契合。
这也许只能说是一体两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默只是因为参悟了飘渺道统,所以才看到了与飘渺道统的契合。
“以此为基础自创《李默内经》,作为自己的第二本辅修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