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杀手锏(2 / 2)

他之所以要推动中博书局出版《长恨歌》,就是因为这是一部经典大作,几年后摘得了茅盾文学奖,全国大卖。

“什么闭环”

姜雄没听懂。

周浩然一挥手,转而说道:“《萌芽》那边怎么样这件事一定要做成,过去国内的文学流派,都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革命文学、寻根文学什么的。可年轻人都是没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缺少感受。新一代的年轻人,流行起来的一定是青春文学。”

姜雄眼睛一亮,“还真有这种苗头。”

周浩然道:“我们跟《萌芽》合作去做新概念作文大赛,也不是免费赞助。合作得是互利共赢。我们需要拿到新概念作文的出版权。同时,新概念作文大赛涌现出来的优秀作者,我们要拿到他们未来作品的优先出版权。”

“好。”

姜雄低头,拿笔做记录。

周浩然怕他在执行环节打折扣,又强势的追加一句:“老姜,你别问为什么,执行就好!有没有效果,几年后就能见分晓!”

新概念作文大赛……

哼哼!

这可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化现象,轰动全国。

其火爆程度,就跟后来的《超级女声》差不多。

涌现出了一批破圈的青年作家,在学校里,他们比明星更有名,受到了万千年轻学子的追捧。

最出名的当然就是韩寒和郭敬明。

这俩人可以说是未来十多年里国内销量最高的作家,把这俩人签在中博书局,就是未来的利润保障。

姜雄点了点头,缓缓的说:“现在,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周浩然好笑道:“老姜,别卖关子!”

姜雄道:“好消息,《萌芽》方面非常乐意跟我们合作,新概念的全国作文大赛构思,也符合他们现阶段的理念。海港作协需要一个‘产品’,来争取全国性的文坛影响力。”

“所以呢”

“如果中博书局愿意出资赞助、承办作文大赛,《萌芽》也会表示诚意,以后《萌芽》杂志的出版订单,都交给我们。”

“好事啊!”李长兴听后,就振奋起来,“《萌芽》杂志,销量都突破了40万份!去年杂志涨价了,每期涨到了6块钱,销量才有所下滑,那每期至少也有20万份的销量。”

“嗯,是好事,只要作文大赛办起来,《萌芽》的销量还会进一步的推高。”

周浩然也暗暗吃惊。

心说这从八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文艺浪潮,还没过去啊!

一本青春读物的杂志都每期都有几十万份的销量。

比三十年后全网最火的网文订阅量还高呢。

“能拿到《萌芽》的印刷订单,就相当于有了一张长期饭票,这是好消息。”姜雄叹了口气,“不过,坏消息恐怕会让人失望。我们这段时间的运作,可以加深我们和海港作协的关系,却不足以让他们把丛书出版的订单交给我们。”

周浩然点了点头,“我知道,所以我还有杀手锏。”

“杀手锏”

姜雄眉梢一挑。

周浩然冷哼道:“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就是你死我亡。不给对方留余地,就得先自身不要余地!这笔订单多大120万”

“嗯。”姜雄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抹肃杀,“对,120万。”

周浩然凌厉的说:“别的印刷厂接单,要价120万。我们接单,对半砍!我们只要60万!告诉作协,我们保质保量还降价,让他们节省出经费,用在其他的公关业务里!”

“60万”

姜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

“这不可能。”李长兴脱口而出,也觉得这太荒谬了,“60万接单,我们恐怕要赔本!”

“赔本也接!”

周浩然的竞争理念有些过于超越时代了。

让办公室的几人都目瞪口呆。

连盛温婉都震惊的捂住嘴巴。

成本核算的事,是她做的。

印刷厂里,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动化的。印刷可以靠着机器,速度很快,全自动,靠着几个工人维护机器就行了。

主要限制效率的是图书的装订环节。

得是半人工半机器。

如果是复印品、杂志、宣传册这些,装订速度会很快。

正式的纸质图书,速度就很慢了。

工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大概也就装订50本。

印刷厂每天可以装订5000本。

每个月总量是15万本。

作协的这笔订单,是1万套丛书,总计18万本。

也就是说,接了作协这单,印刷厂要忙活一个多月。

每个月里,印刷厂的人工薪资成本是12万元,水电维护仓储等成本是3万元,设备折旧费是5万元。

这就是20万元了。

另外,这种印刷订单,都需要印刷厂先垫资印刷,这就需要短期借债。作协的这笔订单,物料成本就得40万元,如果借短期周转债,哪怕是半年,也有4万-5万元的利息。

别的杂七杂八的开销都不算了。

只把这些都算上,这一单也足足要65万元的成本!

李长兴对印刷厂这边的账就很了解,很着急的说:“不行啊周先生,这样不行啊!我算过,接作协的这笔订单,我们的基础成本至少就得70万。”

周浩然摇摇头,“你算错了。”

“没算错。”李长兴以为他把账给搞错了,“盛经理,账本都在你那呢,有多少成本,你最清楚!”

盛温婉紧咬着嘴唇不说话。

她总不能跟周浩然唱反调。

李长兴都快急哭了,“真不能这么搞,基础成本都要70万。要是以60万的费用来接单,这一单我们至少要亏10万。这样的价,别说海港了,放眼全国都没有哪家印刷厂能给得起!”

周浩然笑道:“那不正好吗别人都给不起这个价,我们能给,到时候全国的出版社、书商都会找我们来印刷。到时候,咱们就不是一统海港了,搞不好就一统全国了。”

“这不赔死了吗”

李长兴感觉气息都不畅了,生怕他的心血在周大先生的胡折腾之下破产倒闭。

他本以为拿下了作协这个订单,可以赚上几十万。

这样一来,印刷厂几个月不开工,都能有饭吃。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姜雄也难以置信,睁大眼睛,“周先生,这就是你的杀手锏”

乔诺在“战斗小组”里,充当的是秘书角色,主要是做记录,做文件的归纳整理。

见师父受到了质疑,就很不高兴。

“姜总,李总,我们在开会呢,为什么要这么激动”乔诺手里拿着圆珠笔,精致的小脸板着,很不服气,“师父说这招是杀手锏,自然有他的道理。”

李长兴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下来,“这个杀手锏,我真的不理解。如果想打价格战,我们可以开价80万元,就当我们给作协免费打工了。”

“80万”周浩然瞥他一眼,“我们开价80万,三彩印刷也降价到了80万,怎么办”

李长兴道:“他们降不了,他们的成本比我们高。我们接这单,成本底价是70万,他们至少是80万,甚至是90万。”

周浩然问:“要是那位麦总意气用事了,生气了,宁可这单生意赔了,也要来抢单,怎么办”

李长兴脱口而出,“让他们抢啊!”

周浩然淡淡地说:“作协的订单,我们一定要拿下来!就没必要去刺激对方了,得一步到位,在心理学上这叫……嗯,拍卖会你们都去过吧”

李长兴摇头,姜雄摇头。

盛温婉和乔诺都大眼瞪小眼。

周浩然咳了咳嗓子,说道:“这就跟竞拍一样,不要刺激对手。看好了,就直接喊出一个天价。对手看你志在必得,也就放弃了。可要是一点点的抬价,双方比着喊价,就很容易喊出火气,较真起来,就容易搞出来一个比天价还高的天价。”

乔诺小脸兴奋,脆生生的说:“对,要一步到位。直接给出60万的价格,让三彩印刷那边连跟的勇气都没有。”

李长兴苦涩又不敢相信,“真要赔钱接单啊”

周浩然问:“赔多少”

李长兴道:“这单至少赔10万!”

周浩然笑道:“一单赔10万,要是我们接了十笔这样的订单,赔多少老李,你数学好,给我算算”

李长兴有些发呆,不太懂他的意思,“一单赔10万,十单不就赔100万”

“嗯,这是数学。不过,生意不是数学。生意的算法,一单赔10万,十单可能就赚100万了,一百单说不定能赚2000万。”

周浩然有点心累。

感觉带着这个年代的人一起做生意,真是有劲使不出。

这思维理念上的层次差距太大了。

要是放在三十年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互联网逻辑都能有粗浅的理解了。

姜雄和李长兴都是下海多年的商人呢,商业认知还太浅薄。

倒是小徒弟乔诺,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起来。

感觉这跟她写信是一个道理。

她一天时间,写了一封信。

如果只寄一封信,就意味着这封信占用了她一天的时间成本。

如果寄出十封信,就意味着每封信只占用她十分之一天的时间成本。

如果寄出一万封信,那她写信的时间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成本跟规模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