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生耽美 > 武英殿 > 第51章 胡掌科南昌会宁王 孙道长武当说真人(1)

第51章 胡掌科南昌会宁王 孙道长武当说真人(1)(1 / 2)

粗算起来,胡濙出京师已有六个年头了。永乐五年春,皇上钦命他往各府州县颁发御制诸书;寻访仙人张三丰,也就是人们世传的张邋遢。实际上,颁书和寻访就是个幌子,他受的密旨是暗寻众说纷纭的建文踪迹,捎带着收集官府和民间隐情。

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燕王兵入南京,直驱紫禁城,待他赶到时,乾清宫已化作一片火海,偌大的宫殿只剩下一副墙体支撑的空架子,残垣断壁伴着一股股经久不散的焦糊气味,令人作呕。永乐登基后,忌讳这味道,更忌讳这烧死皇帝的乾清宫,先是不修,最近虽然修葺了,也不去住,一直就在武英殿办公和居住。

好像他这一辈子就没有在乾清宫理事的命。在南京是这样;迁都北京前,还是在个临时改造的武英殿办公;迁都北京后,好不容易住进了乾清宫,谁知就在次年,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即葬身于火海;再次年,乾清宫也毁于大火。年迈的永乐心力交瘁,不得不又去武英殿办公,直到病死在北征的归途中。

建文四年乾清宫的大火扑灭后,太监们从废墟里扒出了一具几乎烧焦的尸体,看不出身形,也辨不出男女,燕王让太监们仔细辨认,又有谁看得出呢,这些个惯于看风使舵的人,揣摩着燕王的心思,很快就十分肯定地说是建文皇帝了。燕王长叹一声,捶胸顿足:“小子无知,几至于此啊!奸臣乱政,孤王是来铲除奸佞,效周公辅成王的,你却弃孤王而去!”

几天后,举朝以天子大礼安葬了建文皇帝。燕王即位后,光景不长,有关建文的传言就开始了,永乐起初不信,越是不信,传言就越多,而且越说越神乎。说什么太祖已料着太孙会有今日之变,在奉先殿的密室内早备好了度牒和僧人的衣帽,让他扮作僧人由鬼门遁出;说什么僧录司善事溥洽颁给的度牒,并帮他乘乱从太平门逃出南京城;说什么建文身边有五、六十个大臣随着,因目标太大,就叫大家分头逃走,建文自己则带了几个人从水关暗道逃出。本想去云贵川一带,却不想被新主传檄而定,便又想着去南洋募兵。虽然众说纷纭,前后矛盾,但一个逃脱在外的事实似乎已肯定无误了。

永乐疑窦丛生:当年安葬的是不是建文的遗体,如果不是,建文一定还活着,建文存在一天,他这个皇位就坐不踏实。再者,建文的太子朱文奎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又有那么多大臣杳无音信。仔细一统计,朝内外竟有四百六十多人遁去,这说明什么,说不定建文还带着“太子”和一大伙人在暗处盘算着卷土重来呢!

永乐越想疑点越重,第一个难逃罪责的就是那个溥洽。于是,找了个借口把溥洽关进了大牢,然而,左审右审却审不出结果;又赶上撒马尔罕的瘸子帖木儿带兵东征大明,于是,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双重使命。

郑和还没有回来,建文隐匿南京郊外、远走云广的流言越发活灵活现了。说是出得鬼门,神乐观道人撑一叶小舟接驾,在观内稍作停留,更名改姓,建文称应文,又有什么应贤、应能,众大臣皆有了新名号,两个比丘、一个道人左右不离,化名东湖樵夫、赛马先生的人供应道途衣食,在云南、湖广、四川间游荡。

世间皆言捕风捉影的虚幻,影不在风中又何言捕风?只当他还活着,只当他已化作行僧游走四面八方。这才有了胡濙的颁书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