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591章 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第591章 礼乐崩坏,人心不古(2 / 2)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嗤笑一声:

“有区别吗做出了功绩,总要给人升官吧,

侍郎不升尚书升什么难不成让他年纪轻轻就回家呆着”

武英殿内陡然陷入沉默,

李原名仔细一想,以陆云逸如此能折腾的本事,

做出一番功绩是理所当然,

到那时,可能没几年的功夫,就真要出一位二十多岁的尚书了。

这种景象在脑海中一浮现,李原名就感到一阵怪异。

见他这副模样,朱元璋笑了起来:

“人家已经给你们留面子了,

早朝、朝会他从来都是告假,

要不然一个年轻人站在你们这群糟老头子中间,你们可得自惭形秽喽。”

李原名的五官瞬间皱在一起,

前所未有的挠了挠头,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

“行了,去大宁是早就定好的事,不能更改,

你要帮朕好好物色人选,

这等朝堂大事,交给个人操办,人一定要靠得住。”

“太子如何”李原名直接问道。

在他看来,这等关乎钱财和天下大势的大事,交给不贪钱的人最好。

可这样的人世间少有。

那就找权力大、钱财足够多的人。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眼前的太子和陛下了。

朱元璋只是略微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思路,缓缓摇了摇头,骂道:

“你这个老东西,朕都这把年纪了,

要是没有太子帮衬着批阅奏疏,你想累死朕不成

换个人,太子没功夫去做这些事。”

“秦王”李原名再次问道。

朱元璋有些诧异,笑了起来:

“你是打算把朕的几个儿子都说个遍啊。”

“陛下,做这等事要经得起诱惑,

每日不知有多少钱财、权力从手中流过,

就算是圣人,也难免起贪念。

臣思来想去,此事还是交给诸位王爷操持更为妥当,

至少经过陛下这么多年的教导,几位王爷大多都有天下为公的想法。”

李原名平静地说着,毫无避讳。

但朱元璋却陷入沉思,摇了摇头:

“不论是应天商行还是建筑商行,

宫中之人都不宜露面,朝野士林骂朕的人不在少数,

皇室的人若参与进去,岂不是自找麻烦

再想想吧,现在还不着急。”

“是,臣明白。”

“应天商行筹备得如何了能如期开业吗”朱元璋又问,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商行弄的那个抽奖活动很有意思,宫中的孩子们也想去抽一抽。”

说到抽奖,李原名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嘴角都微微抽搐:

“陛下,那抽奖的卡片您见过了”

“见过了。”

“那,上面的字您看了吗”李原名有些难以启齿。

“看了,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陛下,锦衣卫虽臭名昭著,名声不好,

朝堂上下对其厌烦至极,

但再怎么说也是朝廷衙门啊。

现在可好,应天商行的声势有多大,锦衣卫的名声就有多狼狈,实在有失体面。”

李原名面露愁容,

一番接触下来,也只有在这件事上,

他能感受到陆云逸是个年轻人,

有仇必报,充满意气。

“行了,随他去吧,

他这么大张旗鼓地骂锦衣卫,朕还放心些。

要是他默不作声,暗地里耍什么手段,锦衣卫可就头疼了。”

李原名经过今日一番接触,已然深信陆云逸的手段,

其真正目的往往隐藏极深,

甚至藏在水下的泥地里,让人难以看透。

这等本事若用来算计人,那可不得了。

只是

“陛下,臣觉得还是收敛一些为好。”

“哈哈哈,原名啊,这事可不是只有你找过朕,

不少人上疏为锦衣卫说话,他们的心思朕清楚。

一方面是怕百姓骂锦衣卫,顺带把朝廷各个衙门也骂进去。

至于另一方面,他们是想让朕产生猜忌之心啊。”

“陛下,臣绝无此种想法。”李原名猛地站起身,躬身一拜。

朱元璋似笑非笑,连连摆手:

“坐下坐下,朕知道你忠君爱国,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随它去吧,

锦衣卫做得不好,也该骂。

礼部不能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就对商行加以掣肘。

其他衙门你也要帮朕看着点,别让它们在背后使绊子。”

“臣明白。”

朱元璋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朝内殿走去,声音远远传来:

“行了,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

咱们这些人啊,心思重,觉也少,

躺在床上要好久才能睡着。”

“臣告退。”

李原名脸色凝重,踱步走出武英殿。

今日这一番交谈,他明白了宫中的不少想法,

对于之后衙门的行事也有了一些谋划。

可当他走到门口,原本值守的武定侯郭英突然走了过来,叫住了他。

“李大人。”

“拜见武定侯爷。”

郭英笑意盈盈,上下打量着他,问道:

“咱们是老相识了,本侯问你些事,如何”

“武定侯但说无妨。”

郭英点了点头:“今日去商行了筹备得可好”

“极好。”

李原名如实回答,他知道,宫中的郭宁妃也出了钱。

“有赚钱的可能吗”

“观陆云逸的所作所为,必定大赚。”

“那就好,本侯这就放心了。”

郭英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继续问道:

“新商行的事你们也知道了吧,礼部打算出多少钱”

对于郭英知晓此事,李原名并不意外。

整个朝廷消息最灵通的,

除了毛骧,可能就是眼前这位长官皇城的侯爷了。

李原名长叹一声,面露愁容:

“武定侯爷,不瞒您说,礼部没多少余钱,

只能从明年的预算中挤出几万两。”

郭英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么多”

“礼部代天教化万民,如今有了好机会,礼部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郭英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行了,有你这话本侯就放心了,本想着劝你别多管闲事,

既然你们也参与进来了,倒省了本侯一番口舌。”

“哦”

李原名凑近了些,压低声音:

“武定侯爷,咱们相识少说也有三十年了,

您跟我说说,侯府准备出多少钱”

“侯府也没多少余钱,五六万两吧,趁着那些老家伙不在,多抢些份子。”

李原名愣在原地,陷入思索,而后躬身一拜:

“下官知道了,多谢武定侯爷,下官告退。”

“走吧走吧。”

送走李原名,郭英手扶长刀,踱步走进武英殿。

原本应该在后殿的洪武皇帝重新坐到上首,

看着手中的文书,眼皮都没抬,只是声音传了过来:

“走了”

“回禀陛下,走了。”郭英脸色古怪,继续说道:

“陛下,臣没打算掏钱啊。”

“哎~”朱元璋抬起头来:

“让你说你就说,明天不管谁来,你都上去问问,跟他们说一说。”

“这”

郭英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

“陛下,臣觉得.陛下和臣似乎成了集市上的托。”

“对,就是托。”朱元璋大方地承认:

“拿六部的钱去修路、建房子,这是劫富济贫啊,

要是不让他们多些紧迫感,等他们缓过味来,能这么容易掏钱吗。

明天你得说得好点,别让人看出破绽。”

“是臣要不要也出些钱”

“你你那点钱自己留着吧,

别辛苦了一辈子,最后钱财都没剩下。

至于商行份子,朕会掏钱让宁妃多买些,

到时候你们这些老兄弟们分一分,你也有份。”

郭英眉头一挑,嘿嘿地笑了起来:

“多谢陛下,臣定然好好骗一骗这些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