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言情 > 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 第575章 出尔反尔

第575章 出尔反尔(1 / 2)

第575章出尔反尔

2月25日,酒泉基地。

谭耀勋惴惴不安地来到邵全忠身边,“大帅,现在搞载人发射,还是仓促了点啊。”

“这几年咱进行了7次飞船试射,两次发射失败,一次飞船留在了绕地轨道没回来,一艘飞船在返回地球时烧毁,死了好几条流浪狗。”

“只有最后的两次试射成功了,七分之二的搏命概率实在太危险了,本来应该再多试几次,稳妥了再送人上天的。”

邵全忠严肃顶着谭耀勋,“最后两次都成功了不是么为了国家利益,这个险值得冒。”

“要是成功,就能让对手绝望。即使航天员真的牺牲了,只要公开验证了咱们有这个技术,也一样能起到很大效果。”

“两个巨人要是真的肉搏开打,咱们就算赢了,恐怕要损失上百万的年轻小伙子,不到万不得已,我舍不得啊。”

六位英挺的军官并排站在邵全忠眼前,一水的上尉肩章,都是这几年遴选出来的航天员。

从3400多名35岁以下飞行员中优选出来的,身体健康,精神乐观,勇气十足,人人都通过了4~5次的失重训练,40多次跳伞训练,95次离心机实验……。

邵全忠微笑对大家点点头,回头小声吩咐,“都是好小伙子,选哪个都行。我就一个要求,第一个上天的,必须是纯正的炎黄子孙。”

额,这就淘汰了一个,当然他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最终是靠测脉搏的方式在剩下的五名备选者里选人。大部分备选者都按捺不住情绪的激动,只有黄祖莲上尉脉搏一直稳定维持在每分钟64次,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中选。

发射场外面,聚满了记者,长枪短炮架好,火箭已经开始20分钟倒数。

负责设计飞船的技术人员帮黄祖莲穿上90公斤的航天服,扶他躺在飞船驾驶舱里,舱盖合上,锁死。

突然,对讲机里传来谭耀勋的声音,“舱盖是否合上是不是没对准”

技术人员反复检测,“没问题。”

谭耀勋回复,“不正常,气密传感器没有反应。还来得及把舱盖拆开重装吗”

谭耀勋主要是设计火箭的,这个太空舱其实是其他技术小组的人设计的。

“来得及,但请通过无线电告知黄上尉。”

工程师们紧急拧下32个螺母,仔细检查后重新拧上,看到黄上尉在向他们微笑挥手,还在吹口哨,听调子是“两只老虎”。

这边显示一切正常,两公里外的总控制室里,谭耀勋下定了决心,命令发射。

在全世界的关注下,火箭腾空而起,负责兼修的工程师才跑过来,“报告,是咱们的气密传感器的指示灯坏了。”

谭耀勋后背全是冷汗,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啊,幸亏不是飞船的问题,根本不迷信的他开始合十祈祷。

东方一号飞船安然上天,在等待期间,邵全忠当众宣布,晋升天上的黄上尉为少校。

邵全忠在前面装逼,不知道后面总控制室里,谭耀勋一直在心惊胆战。

雷达显示,火箭将飞船带入的轨道,远地点比预定值高了100公里。

多种原因可以造成这种情况。比如飞船和火箭分离装置的加工精度不够,火箭控制器的精度不够之类,误差累积起来,在第一宇宙速度面前,那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本来飞船有制动装置可以弥补这个误差的,但关键时刻,有一个零件坏了——刹车失灵。

火箭和飞船加起来几十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出问题,都会发生事故。

载人航天是个非常考验硬工业实力和组织度的活计,非伟大的国家无法完成。即使以大夏的倾国之力,以目前的基础,也其实非常勉强。

这次公开发射,小错不断,大错没出就阿弥陀佛了。

还好,飞船绕地运行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点,高了一样可以绕地球转。

飞船在天空绕地球一周,跑了四万公里,108分钟后,东方一号飞船砸向地球。

咳咳,是砸。飞船不是航天飞机,不能自己飞,也不能降落,只能“溅落”。

航天员是受不了这个冲击的,所以,在距离地面4公里的时候,舱盖开启,新晋升的黄少校跳伞而出——第一次载人航天,简陋得一塌糊涂。

当黄祖莲着陆的时候,还恍如梦中。割掉降落伞,他穿着橙色的宇航服四望,发现这里根本不是预定的草原,而是一小片耕地。

一个妇人和一个牵着牛犊的小女孩正在田间劳作,此时呆呆地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人。

大夏并没有伞兵,代之的是直升机组成的空中突击旅,所以老百姓对这个单独从天而降的家伙充满神秘感,“你是从天上来的”

黄少校心情甚好,“没错,我来自天上。”

随即摇摇晃晃掏出短波对讲机,呼叫总部。

他落地的位置偏离了400公里,听到黄少校的声音,谭耀勋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终于彻底放心了。

此后的操作也不需要谭耀勋了,他还要做很长时间的无名英雄。

荣耀归于黄祖莲,他在搭乘来接他的直升机回到基地现场的时候,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