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渊长期在外征战,尽管他曾下令要照顾好这些遗孤,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还是那群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然而,这些官吏对待这些遗孤并没有太上心,只是勉强维持着他们的生活而已。
李渊在视察的时候,目睹了一些令他愤怒不已的场景。
一些官吏竟然像对待奴仆一样,肆意驱使着这些少年,完全不把他们当人看。
李渊见状,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于是,李渊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将那几个最恶劣的官吏抓起来,并当场将他们处死。
这一举动不仅让其他官吏们惊恐万分,也让那些被欺压的少年们对李渊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之情。
而义儿军的成立,是一个绝对的秘密。
除了李渊身边的亲信护卫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
就连黄都和阎忠这样的重要人物,也被蒙在鼓里。
不仅如此,义儿军的资金并不是从阎忠的财曹调拨的。
而是直接通过李渊调拨而来的,确保了义儿军的运作不会被外界察觉。
而义儿军的主官,正是当初在安邑城下向李渊进献谗言,让他去打猎的田令。
虽然李渊当时因为愤怒而打了他一鞭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疏远田令。
相反,李渊看中了田令的出身低微却八面玲珑、为人机敏的特点,认为他非常适合负责打探消息。
于是,李渊将这些少年交给了田令,相信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这批少年训练成才。
田令对于这个任务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对他能力的一次考验。
田令当即跪地磕头,如捣蒜一般发誓,一定会尽心尽力地训练好这批少年,不辜负李渊的信任和期望。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渊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务之中,竭尽全力地完善自己麾下的各种制度。
尽管他尚未在各地安排县令和太守,但各县的官吏们已经逐渐铺开,即使没有这两个重要职位,各县的政务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这种情况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各个衙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协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渊决定先观察一年,对麾下的文吏们进行全面考察。
他打算通过观察他们在这一年里在地方上的施政表现,从中筛选出优秀者,并正式任命他们担任县令和太守等重要官职。
在完成对城外匠作坊的视察以及初步完善了麾下制度之后,李渊终于抽出时间前往晋阳学堂。
这座学堂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
还未走进学堂,李渊就远远地听到了阵阵清脆的朗读声。
那是一群少年们稚嫩的嗓音,正跟着夫子齐声朗读着手中的书籍。
李渊好奇地询问了一下身旁的陈琳,这才得知这些少年们正在朗读的是《急就篇》。
这部书乃是西汉时期的史游所编撰,它以四字一句的独特方式,巧妙地排列了众多常用汉字。
《急就篇》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蒙学教材,其中涵盖了常见的姓氏、生活中的服饰器物,还包含了一些文学常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