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 第470章 儒生鼓噪(下)

第470章 儒生鼓噪(下)(1 / 2)

读书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的笔杆子和嘴巴可厉害得很,要是被他们在舆论上声讨,那对大将军的名声可是有着极大的损害。

所以,无论如何,钟繇都要拼尽全力阻止此事的发生。

李渊听闻钟繇的话,不由得横眉一竖,目光如电般扫向钟繇。

只见钟繇满脸焦急,额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神色慌张,这可是他来到自己麾下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出现如此失态的模样。

以往的钟繇,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平日里说话做事都是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颇有一种君子如玉的感觉,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沉着冷静地应对,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乱了分寸。

可如今,为了这些儒生,他竟如此失态。

李渊静静地看向钟繇,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缓缓开口问道:“那你有何见解?”

钟繇听闻李渊的话后,原本紧绷着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那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在他看来,大将军能听进去自己的话就最好不过了,这意味着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微微欠身,一脸诚恳地看着李渊,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地说道:“大将军,此次儒生们之所以如此激动,全是因为今日所考之题并无经典。那群儒生苦研大半生经典,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些经书上,经典于他们而言,就如同生命的支柱一般。如今考试不考经典,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啊。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就盼着能通过这考试一展抱负,可现在考题不对路,他们怎能不心急如焚、群情激奋呢?依在下之见,不如大将军您出面安抚一番,也好解了儒生们的心头之忧!”

说罢,钟繇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李渊身上,眼神中满是期待,迫切地想要让李渊表态。

李渊轻轻看了看手中的答卷,那纸张在他宽大的手掌中显得格外单薄,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玄机。

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脑海中不断权衡着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儒家经典,影响深远,儒生们视其为圭臬,尊崇有加。

片刻后,李渊缓缓摇了摇头,那坚定的动作仿佛是在宣告着某种不可更改的决定。

钟繇见状,心里再次“咯噔”一声,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又瞬间紧绷起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李渊看着钟繇,眼神中透着一丝威严,缓缓开口道:“儒家经典,本将自然知晓其中利害。儒家思想教化民众、规范礼仪,对社会的稳定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将并非不喜儒家。只是此次考试,乃是州牧府为了选官用人。要知道,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官员,可是要安排到地方去治理一方百姓的。这就需要懂得治理地方之人去赴任,他们要面对的是繁杂的民生事务、棘手的地方难题,若只懂满口之乎者也,却没有实际的治理能力,又如何能造福一方百姓呢?所以本将所考之题,皆出自实用之学,就是希望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能够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

李渊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钟繇的表情,见钟繇正仔细聆听,眼神专注,便接着说道:“只有让那些真正懂实用之学的人去治理地方,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地方繁荣昌盛,这才是此次选官的根本目的。”

“你去将本将刚刚这番话说给那群儒生听,听后若还有儒生闹事,那就别怪本将乱棍将之打出!”

李渊一脸威严地说道,他的声音在府衙内回荡,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说完这句话后,李渊便定下了结论,他低下头,不再理会钟繇。

钟繇站在一旁,看着李渊的反应,面露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