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135章 脱欢,你又在审女人喔,休息一下吧

135章 脱欢,你又在审女人喔,休息一下吧(1 / 2)

对于郭康的说法,朱文奎并不怎么在乎。他只是摇摇头,然后顺势说道:“既然讲到宗教,我这里正好也有件事,得给你说一下。道衍师父前两天也给我写信了,让我有空知会你一声,不过你天天在亚历山大加班,所以也没来得及说。”

“啊?什么事情啊?”郭康连忙问。

“你别这么紧张。”朱文奎说:“他就说,他也想参加你们这个各教派的大会。”

“他每次一出现,就会给我们教会整点活。我们能不紧张么?”郭康两手一摊,无奈地说:“你看他这个要求,不就是个例子么。”

“让他列席一下也不是不行吧。”朱文奎似乎还没意识到问题:“我一开始不知道你们要开多久。要是这么快就开完了,感觉也就算了。但要是有很多议程,要持续挺长时间,那确实可以带他几回,应该也不是大问题吧。”

“他之前帮了我们一家不少忙,要是这次直接拒绝,有点不太好意思。不过你们当时没邀请他,我也没想过这个事情,就没有提前考虑过。现在也不知道怎么给他回复……”

“他是佛教人士啊。”郭康解释道:“我们虽然也欢迎,但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埃及问题的,所以是十字教和天方教这边开会。埃及这又没有信佛的,他非要来干什么啊……”

“道衍师父信里说,就知道你会这么搪塞。”朱文奎回答:“他给我说,如果你提出他的教派和埃及无关,就让我给你讲,天下的道理,跟底上都是相通的。拜上帝教,不就是地中海化的道教支脉么?都是老熟人了,他早就明白的。”

“道教本来也和这边无关,不是照样可以起到作用么?所以,他平生所学的法门,未必就和这里无关。让他也来凑凑热闹,对大家不都是好事么?”

“哎哎,不要乱说啊。”郭康连忙制止他:“你看我就说,这老和尚一直惹教会的人烦,就是这样的。这话能随便讲么?”

“算了,这样吧。等我们和公教教会、科普特教会讨论完,会考虑开个更大一点的会议。”他想了想,说道:“我们打算邀请一些天方教的权威人士参加,但只有两个宗教的话,确实看着太泾渭分明了。到时候,找机会把他也喊来吧——反正就算我不同意,他也肯定会想办法硬凑进来的。”

“也没必要那么勉强。”朱文奎安慰道:“道衍师父也说了,不是非要来给你们找麻烦,白占你们的便宜,他这边也有不少法子,能帮上忙的。”

“我们后续的工程规划,会考虑重新打通到红海港口的商路,这一点,之前就讨论过。那之后,商业上需要打理的事情,尤其是货源地那边需要提早进行的各种经营,就能用上他了。”

“相信如果贸易通畅起来,沿途的城市,就会很快恢复繁荣,前期对埃及投入的成本,很快就能全部收回来。而且,到时候不需要说什么,大家就都知道谁的治理更优秀,民众也会更加倾向于我们的。”

“这倒也是……”郭康想了想,承认道:“等这边的事情忙完,我们还是得关注下红海方向。现在,这里暂时没有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贸易,但往来的商队,所贩运的物资,已经很惊人了。往后再想些办法,尤其是货源地那边打点一下,应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就是这里头……”

有些话,郭康自己还不好明说,不过大家倒是都很清楚。比如罗马的东方贸易,大部分份额,其实就是走私——道衍和尚既然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很明显也没有避讳,而是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这也没办法。”对此,朱文奎也心领神会,低声说:“这种事情,哪个官府都管不住。每次老家那边来消息,都会提几句走私的事情。不过就算一直在明令禁止,这也还依然是个热门行业,具体数额,多到官府查都查不出。我估计,有不少就到了这边,被咱们给买了。”

“这话你知道就行,也不要乱说。”郭康还是再次提醒道:“我们外人还好说,你自己买自己家走私出来的东西……说起来总归不太好。”

“没,这本来就是道衍师父让我说的。”朱文奎却不怎么在乎:“其实这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他现在也是在想解决办法呢。”

“这事能怎么解决啊?”郭康耸耸肩:“要是有好办法,我们自己就试了。”

“大都港口,是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货物中转站,如今可能都不用带‘之一’了。但具体有多少物资往来,我们只能估计。因为我们能够确切知道的,也只有汗廷自己经营的生意,以及那些被查到、并且按规定缴纳了税款的部分了。但你也知道,绝大部分商人,只要能省钱,肯定会想法做点什么的……”

“小商人会隐瞒货物,大商人甚至会直接在爱琴海找个岛,建立自己的秘密码头。金角湾水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外出巡查,搜索和捣毁这些黑港。而且,去的战船还不能少,因为这种地方往往也是海盗获取补给和销赃的窝点。”

“史大哥之前给我说,往来的船只实在太多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查。只要脱离我们的视线,这些商船自己都会转头去当海盗。”他无奈地说:“哪怕我们尽力管控沿海,也止不住其他国家的海盗和海商,源源不断地涌过来。现在他们水师的士兵,都普遍会几句意大利语,因为抓的意大利商人实在太多了……”

“所以,走私这件事有多难对付,我们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而且,估计会比明朝还严重呢。”

“我听说,明朝的走私,一般就是和地方势力勾结,做一些躲避关税的事情。不过,这种在港口偷偷进出的买卖,在地中海都算比较收敛的了。几年前那个闹得很大的案子,你还有印象么?”

“你说在大都眼皮子低下造船的那些人?”朱文奎立刻想了起来。

“是的。”郭康告诉他:“地中海进入黑海的通道,只有大都旁边那一点,宽度很窄。船只往来,躲不官府的监控。所以,走私商就制作了一种带车轮的两栖小船。”

“在小亚一侧,他们找了个小渔港,每当有货船来,就把小船划过去接货。之后,连船带货一起拉上陆地,沿着丘陵后的小路,躲过达达尼尔海峡周围的哨所和营垒,趁夜进入马尔马拉海,混入民船中。然后再找地方上岸,同样从丘陵间的小路,绕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把货物送到黑海那边停靠的大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