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泜水两岸盘桓数日,将战场清理干净,将负伤被俘后不愿投降的吴军将士在泜水旁全部斩首,与战死的吴军将士首级一起用大车装载,送回京师筑成京观,而那些吴军将士的无头尸体,则在泜水旁随意挖坑,抛下茅草、火油等物引燃焚烧之后便覆土掩埋,一段时间后,便会尸骨无存。
只有少数和那些投降的吴军将领有亲戚关系的兵将,清军为显“宽仁”,才专门给他们挖了一个坑焚烧,让那些投降的吴军将领能收集亲眷骨灰日后安葬,但尸体首级依旧是被清军割走,这些首级便是清军的功赏金银,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有高得捷、吴国贵等主要将领的尸身,被图海亲自下令要求妥善保护,因此才留下一具全尸,图海还专门从临城等县城买来上好的棺材收殓,将他们随大军一起运回京师,供康熙皇帝亲自发落。
吴国贵、高得捷这支北伐军自襄阳一路向北,直接威胁京师,但他们大半时间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只要清廷治下的城池能够坚守数日,他们就只能弃围而走,与清军主力兵团大多也是捉迷藏式的作战,很少硬碰硬的冲突,细细盘算起来,给清廷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其实并不大,远远比不上清军在福建、江西、湖北等南方地区的伤亡损失。
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为了围追堵截这两万余北伐军,清廷几乎调动了整个北方的可用之兵,京师也是闹得人心惶惶,大批八旗贵胄弃城而走,天子脚下,反倒一片亡国之象。
许多士林人物也因为这支北伐军而鼓起了心气,皆以为他们将会如“利剑穿心,直刺京师”,以攻陷京师、斩首清廷的方式彻底颠覆满清,因此而投入到各家反清势力之中出一份力,让清廷本就窘迫的局面愈发严峻起来。
以至于康熙皇帝收到图海在泜水之畔剿灭这支北伐军的消息时,非但没有兴高采烈、大喜过望的情绪,反倒是如释重负、大难不死一般对左右言道:“贼逆北寇以来,大清已如单足立于悬崖,万分危急也,幸吴逆暴毙,使此部贼军沦为孤军,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
故而高得捷、吴国贵的尸身是必须完完整整运回京师的,康熙皇帝和朝廷都需要利用他们的尸体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让天下人知道这大清还“稳如泰山”,许多时候,死人比活人更有作用。
刘明承已经换上了一身清军将官的服饰,头上的头发也已大半剃了干净,新剃的头皮还泛着青光,只留下脑后一小撮鼠尾辫,随着寒风摇晃不停,他从小在石含山中当着山贼,自然不用剃发易服,跟着老山西投了吴军,同样也不用剃发易服,如今却是“求着”清军给他剃发易服,从此便跟随纳兰性德佐领,当了大清的“顺民”。
纳兰性德给他分了一匹战马,刘明承在马屁股后绑好装着骨灰的木匣子,伸手抚去灰尘,轻声说道:“岳总兵,我带你回老家天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