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拱手向李世民说道:
“陛下圣明,臣遵旨。愿陛下此次出征大获全胜,早日平定叛乱,还我大唐太平。”
说罢,他又看向尉迟敬德,沉声道:
“老黑,此番出征,你务必小心行事,莫要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期望。若有需要,我柴绍定当全力支援。”
尉迟敬德听柴绍这么说,心中的那股子别扭劲儿也消散了不少。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大大咧咧地说道:
“行嘞!柴绍,你就放心吧。我老黑一定把李艺那反贼打得屁滚尿流,给咱大唐一个交代!”
随着这场争论的落幕,朝堂上紧张的气氛也渐渐缓和。
众大臣们纷纷开始讨论起平叛的后续事宜,诸如粮草筹备、行军路线规划等。
接着,李世民又接着说:
“任命邢国公长孙无忌,为行军大总管。右金吾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行军总管。”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齐声应声:
“遵旨!”
虽然两人什么都没说,但是尉迟敬德心里有点可惜。
因为尉迟敬德之所以站出来抢,还有那些武将都站出来抢机会。
各自心里其实都有点小心机。
因为他们都是“十三卫”的大将军了,而在“大将军之上”还有个“十三卫上将军”。
上将军,这是一个临时的职位,等于“元帅”。
如果是他们这些“大将军”作为带兵主将,那么陛下会给他们临时封个“上将军”,这在他们的为官生涯里就是圆满了,哪怕只是暂时的,那也比没当过强啊。
文官的顶级官职,就是二品尚书令。
武官的顶级官职,就是二品上将军。
但是那些不是”十三卫大将军“的官员,如果也被任命为带兵主将,就只能被临时封为”行军大总管“。
所以,当陛下说出这个任命后,柴绍都快憋不住了,合着不是“上将军”啊?早说啊!早知道我就不抢了。
其余将军都在那里憋笑,笑话尉迟敬德刚刚白在那里脸红脖子粗了,看来这个老黑这辈子是没办法圆满了。
但是接下来皇帝陛下的另外一份“任命敕令”,又让在场的武将直接哈哈大笑。
“封第十三位锦衣卫大将军、为锦衣卫上将军。”
---------------------------------------------
陕州。
短短两天的时间,太子殿下带兵前来平叛的消息,已经传的整个陕州都知道了。
正如秦叔宝说的,许多百姓一听说连太子都来了,那这些造反派的日子也没几天了。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一时间维护大唐的百姓都纷纷跑来,踊跃参加亲唐派的队伍。
亲唐派的队伍一下子激增到了五千人,不是来参加的人只有这么多,而是魏函谷关内的兵器仓库里,只有这么多兵器。
硖石关。
硖石关的守将现在的额头上,布满了黑线。
就在八天前,他还带着一万人去攻打魏函谷关,结果没打下来不说,还让就一千五百府兵的魏函谷关守住了。
如今,太子都从长安来了,那么他们造反的事情也瞒不住了,别看现在关外才五千多人。
就算今天太子带着的人没打下来硖石关,长安的大军也在来的路上了,到时候谁还挡得住?
硖石关城墙上,守将望着关外那支迅速壮大起来、旗帜飘扬的亲唐派队伍,脸色愈发阴沉。
这时,太子李承乾的小弟裴西催马向前,在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勒住缰绳,仰头对着城上高声喊道:
“城上的反贼听着!你们不要再负隅顽抗,如今太子殿下亲率大军前来,这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识相的,就赶紧打开城门投降,还能免你们一死,否则,等城破之时,定让你们全家都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