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了朝鲜的事情,朱载坖开始批阅奏疏,主要是巡抚南直隶都御史杨继盛的奏疏,主要是针对现在苏松地区的越来越多的工匠,杨继盛要求对这些工匠加强管理,因为他们可都是青壮,一旦闹起事来可不是小事。
杨继盛在奏疏中担忧的说道:“无藉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
他建议参照保甲法管理雇佣工匠。如苏州城的踹匠每5名实行连环互保,一人犯事,四人同罪,踹匠编入坊中,设立坊长,由坊长负稽核职责。纸匠亦编入各坊,订立工匠籍贯簿册,各坊设匠总,负责清查工匠的身家清白,另设坊甲稽查诸坊,对于这些工匠严加管理。
朱载坖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些工匠生计全都依靠做工,一旦没有工作或者米价出现大规模上涨,立即就会衣食无着,极易激起民变,在苏松腹地,生成大患,同时随着大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人涌入城市内,对于官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朱载坖认为,必须要想在前面,否则一旦出事,就悔之晚矣了。
朱载坖将杨继盛的奏疏转发内阁,要求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等部门详细会商,对于朝廷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要加以预计,同时就是有关纺织等行业征税的事情,徐阶等人还有东南的官员们就此事已经有上疏了,不管是徐阶还是东南的官员们,都认为应该按照织机的多少征收赋税。
现在东南已经有大工场主,拥有的织机上万台的并不在少数,仅江浙等地,所拥有的织机就高达数十万台,若是每台征收数两银子的话,随随便便就是上百万两的银子,对于朝廷财政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但是朱载坖也在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工匠是自备织机,若是也和大工场主一样征收赋税的话,是显然不妥的,朱载坖认为对于百姓家中的一架织机,大可不必征收赋税,真正应该科以重税的事这些大工场主,要按照织机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
不仅针对织机征税,丝绸这样的高价值商品,也要征收重税,这种奢侈品,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主要富商大贾和出口西洋用的,本来就应该科以重税,具体应该怎么征税,朱载坖还要到了东南之后再说。
徐阶为朱载坖积极的出谋划策,朱载坖不由得感叹徐阁老真的老而不死是为贼也,朱载坖很清楚徐阶为什么要为朱载坖想办法,因为徐家经营的棉纺织业,这属于百姓日常使用的物资,即便是征税,也不可能征收太高但是丝绸要是被征收重税的话,外商因为价格高涨,就有可能采购棉布,对于徐家来说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徐阁老是准备借朝廷的刀帮徐家铲除竞争对手,老家伙谋算真精,朱载坖给徐阶的奏疏御批,要求徐家准备接驾,朱载坖南巡会驻跸徐家,打打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