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正容道:“皇上,奴才带人观察九州清晏的残骸灰烬,再结合小卓子公公等人的证词,就判断起火的位置是备茶烧水的西耳房。按照灰烬痕迹来看,是倒了的炉子燃了火,又因着不曾及时灭火,这才越烧越大。”
“火灾发生之时正是中秋节当日,八月十五的子时。秋日天干物燥,本就有火烛之患。而这场不曾及时熄灭的火,被子时呼啸的东风一吹,这才殃及了正殿。幸而小卓子公公和进忠公公警醒,发觉了起火之事,若是再拖延三刻,只怕整个九州清晏都会不复存在。”
傅恒说得委婉含蓄,但其中之意皇帝如何不晓。整个九州清晏都不复存在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其中的皇帝又能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皇帝的神色愈发冰冷。
傅恒垂首,在皇帝这样的压抑气势下后背也忍不住沁出了冷汗。
他不敢抬头看皇帝,只按照调查的结果一五一十地讲到:“皇上,当夜西耳房备茶之人是小年子。此人死在了西耳房,奴才已经令大理寺的仵作验尸,发觉此人身上并无外伤,是活着的时候被烈火焚烧了的,致死的原因就是在火场之中吸入了过多的烟气,最后窒息而亡。”
说着,他将有大理寺寺卿签字的仵作偃师记录呈到了皇帝的案头,轻声继续道:“西耳房中盆罐皆碎,按照其摔碎的位置、碎片分布的情况、碎片侧面上的灰烬,奴才和大理寺寺卿、刑部尚书商议后,都认为这是在火灾刚开始时就摔碎了的。”
“应当是小年子过于困倦,在看炉子煮醒酒茶时歪倒了过去,不想他的动作带倒了旁边的小炉子,炉子里的火就此点燃了一旁的帷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