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预料到这种局面倒不如在此之前就斩断对方的一个左膀右臂!
灭掉燕国势在必行,这与齐国未来的谋划符合。
对抗韩魏赵三家联合比四家联合要轻松的多!
放任晋国灭亡,主动灭掉燕国都是姜思尘问鼎天下路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如今齐国强大的实力在支持着他。
强大的本钱才是他做出疯狂决定的资本!
碾压时代的生产力才是齐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并且在姜思尘整合之后仍旧还在不断的强大,征兵的速度从始至终齐国都没有停下脚步。
并且还对这些士卒进行了最精锐的训练!
此刻的齐国士卒数量比原来的齐国士卒数量多了三倍。
精锐程度更是相差不知道多少倍!
以往的齐国虽然很是富庶,装备也是远超天下其余所有诸侯国。
齐国强大的资本也是凭借着富庶装备的铠甲,论及单兵作战亦或者团队作战能力比其余诸侯国强不了多少。
论步卒不如魏国,强弓硬弩不如韩国。骑兵更是不如赵国。
唯一的优势就是齐国的兵刃铠甲!
而现如今姜思尘更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六郡之地的强大生产力是其余诸侯国不敢想象的。
现如今的齐国士卒人人带甲!
在此基础上姜思尘同样还加强了士卒的训练,酒肉供应那些瘦弱的身体也迅速强大起来,再配合科学的训练这些士卒现如今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远胜从前!
不过姜思尘却从未想过让这些士卒继续以血肉之躯相拼。
姜思尘大力发展骑兵,弓箭就是为了在远距离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杀伤。
短兵相接永远都是最糟糕的情况!
若是条件允许的话姜思尘甚至愿意在不折损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仅仅只是以弓箭射杀敌人。
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即使达不到这种程度用强弓硬弩减少自己的折损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现在的齐国拥有超越五百万数量的精锐大军!
这是姜思尘在吞并中原混乱之地,草原之地,东海之地,越国之地以及那些大大小小诸侯国之后拥有的广袤无垠的地盘。
这些地盘也为姜思尘提供了超过五百万的可战之卒!
如此庞大数量的士卒又该如何安置?
若是放任不管只是一直养着的话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只有将其充分的利用起来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那么外部矛盾就是不可缺少的!
如此之下映入眼帘的就有一个最佳的选择。
燕国!
毫无疑问这就是数百万大军的去处,只有这样强大的对手才能让数百万大军有用武之地。
此前姜思尘毫不犹豫的发动对燕国的战争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鲁国战场也是同样的选择!
趁着韩魏赵三家忙于对晋国的大战齐国进一步扩张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待到韩魏赵三家费尽千辛万苦拿下晋国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即将面临的是一个更加恐怖的怪物!
吞并燕国之后的强大齐国!
“陛下果然是深谋远虑!”
听完姜思尘那霸气侧漏的话语尚书房的几位重臣也是满怀憧憬。
姜经涯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了,但很显然姜思尘会比姜经涯更加的伟大。
以齐国现如今的实力毫无疑问就是现如今的天下诸侯之最!
……
除了齐国之外此刻身在咸阳的嬴政同一时间也在关注着这场大战,相较于暗客的情报传递能力他的罗网和士师就差了许多。
不过有关于这场大战的情报还是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手上。
“禀告公子,晋国已经走到了绝境之中,此刻先轸已经抽调了晋国仅剩的所有兵力大约八十余万大军以及八千白象兵在缭山与魏国魏无忌展开了决战。”
“双方大战的昏天暗地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情报中直言仅仅只是在大战的第一天双方就损失惨重,但任何一人都没有半步退缩。”
罗网指挥使把有关于缭山之战的情报详细汇报给了嬴政。
正在提笔书画的嬴政淡淡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表现的很是平静。
“这先轸果然是不同寻常呀!”
“李斯,你以为这场大战最终的胜负结果会是怎样?”
嬴政随意开口道,现在的李斯已经成为了他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
“禀告公子,此次韩魏赵三家不断增兵投入到晋国战场的大军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之众。”
“并且各家尽出精锐。”
“魏国魏武卒,韩国击刹弩兵,赵国武陵铁骑都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晋国先轸虽然兵法纵横,但是仅凭他手中区区八千白象兵想要挡得住这三家的精锐也是绝无可能的。”
“依我看晋国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只可惜一代名帅先轸最终却是如此处境!”
李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虽然对于兵法大势了解的有限,但毕竟地位和智慧放在那里,对于缭山之战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确的。
“嗯,不错!”
“那先轸确实是一个大才,只可惜却要为晋国陪葬了。”
“他就算是在当今的十大名帅之中也绝对是排名前三的存在,谁都没有想到晋国竟然还有这样一张王牌。”
“只可惜这一张王牌出现的太晚了,若是韩玄未曾离开晋国,合力先轸之下掌控全盛状态的晋国恐怕即使是三大诸侯国联手也有不小的压力。”
“现如今韩玄被困,先轸出世的时候掌控的只不过是一个只剩下三成实力不到的晋国。”
“又能有什么希望?”
嬴政感慨先轸的大才,同时也与李斯有一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