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救济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有项羽从关外带回来的钱粮,有南明士绅贡献的钱粮。
挑战之中,大汉的国库还算充盈。
只是这等状况的发生,也就意味着刘邦的想法依旧是错的。
好消息是,轮换官员的确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的防止官员鱼肉百姓的事情发生。
坏消息是,仅仅三年的时间,官员很难在一处地方积累足够的声望。
一旦遇到天灾,哪怕没有处于官员轮换的节点,没有足够声望的官员也同样很难从士绅家中借调粮草用以救济百姓。
不轮换,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变出足够多的粮食。
想熬过朝廷分派救济粮的这段时间,是需要找各地富庶的士族豪绅去借的。
没有名望,没做出什么实际的事,想借到足够的粮。
只能说很难。
“可若是官员不换,也不行。”
这一刻,刘邦已经想到了单独设立一个监察官员的位置。
可在良久的沉思之后,他觉得这么做依旧不妥。
这个位置的确能够监察官员,但却无法阻止隐性的权势。
当一个官员在一地当了一辈子的父母官,他所积累下来的名望以及威势是恐怖的。
等哪一日他不再是父母官,他的家族也将成长为一个无与伦比的门阀士族。
无法遏制,也无人能够阻挡。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他作为天子,没有足够的理由,也不能动那个家族。
否则,就是会让朝中上下文武百官寒心!
“如现在这般的换也不行,虽然还是得换,但不能是这样固定时间的随意去换。”
刘邦的喃喃自语,同样引起了天幕外其他人的注意。
官员不换为何也不行?
难道不是安排好监察各地官员的锦衣卫,剩下的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了吗?
总不能有着锦衣卫的存在,那些官员还敢冒死伸手搜刮民脂民膏吧?
若真有这样的勇士,那老朱定然要伸手给他点个赞,顺带着给个剥皮萱草三族斩首的赏赐。
“高祖应该是想到了吧?设立锦衣卫的存在,这样一来,各地官员理论上就没有搜刮民脂民膏的可能了。”
“可他为什么又说,官员不换也不行,换也不行?”
“这话岂不是自相矛盾了?”
听不懂的大有人在。
主要他们不能理解,刘邦应该已经看到了监察官员这一条路,可为何最终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官员不换还是不行?”
仅有的几人在听到他的话之后陷入了深思。
他们相信,刘邦绝不会无的放矢。
他既然说这些官员需要换,不能让他们一直留在同一个地方,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这道理究竟是仅仅针对大汉,还是针对所有王朝呢?
毕竟时代不同,局限性也是有所不同的。
就如大秦,嬴政绝对用不上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