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终结者(1 / 2)

世界是一个系统,现代的计算机已经不断地改进,以前没有面孔识别系统,现在已经有了面孔识别和指纹识别。如果灵魂是一种波,那么电脑的电子眼用于感受人类,手指放在感应区相当于接触皮肤。

随着电脑的增进,用电脑模拟思维解决的过程越来越多,人类可以用电脑计算出人类感受到的范围和实际物理刺激之间的比例,这个是阙上和阙下之间的差别。眼睛对光谱,耳朵对声音的感受范围。

知觉是所有感觉的统合,统合所有感觉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呢?意识也是一个知觉过程,对于意识的实验,比如如何测量无意识呢?可以通过呈现时间来达到,如果呈现一个刺激后,短暂地呈现另一个刺激,那么在之后的任务中就可以测试出有没有内隐的意识了。

对于视觉一方盲区的病人可以用迫选,通过逼迫病人选任一方,可以测试出有无内隐意识。

如果上述只是猜想,那么科学的方式就可以说明,比如说,一个人的注意在视野中消失然后又重现,这就是双眼竞争的结果。

所以普通心理学对问题的研究总共归纳为几方面1阙上和阙下感知2听觉和视觉的加工通道3有意识和无意识4干扰方式

5反应时间6眼动7唤醒水平

其中干扰方式涉及的问题最多1先后之间的干扰,比如内隐,首因和近因。视觉上先前灯光的颜色的视觉后像,以及久观瀑布后再看其它物,感觉到瀑布的飞升。2视听觉之间的干扰,比如Aa和AA,听觉编码比视觉快。3例如用蓝色墨水写蓝,或用红色墨水写蓝,两者明显前面的加工快。4近义干扰,比如羊和牛、马的近义,与同音字阳造成的不同干扰。5分配资源,同时加工两项任务造成的干扰。6味觉上先吃糖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的味觉对比。

这些最基础的对物感知,那么对于人的感知又如何呢,其实对人的感知比如面孔、动作与对物的感知是一样的。但是对人涉及到情感的问题。

比如,做一个实验,16对男女恋人做痛觉实验,男女两人感受对方的移情,结果发现自己看见对方承受痛觉与自己承受痛觉所激发的大脑区域是相似的。

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对人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人类通常会以自己对万物的感觉去猜测别人,所谓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上,在高级的人力分配中,对人的感觉涉及到对人、对物的分配。所以当大脑破坏后,对人不该敏感的地方变得特敏感,对物的反应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