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游戏竞技 > 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 > 第736章 敲陈老的竹杠

第736章 敲陈老的竹杠(2 / 2)

陈浏《陶雅》中说:“圴窑有紫、青两种,青者俗谓之‘月白’,实渊源于柴周之雨过天青。康雍两窑,青色益淡,再淡则为‘鱼肚白’矣。其较深者,厥称‘东青’。”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云:“月白、鱼肚白,乃青之最淡者。”

不过,用“鱼肚白”形容最多的,还是黎明时东方天空的颜色,如清代小说《泪珠缘》:“看那月儿果然坠下西去,东面的天泛作鱼肚白色。”

总而言之,月白和鱼白,绝非白色,而是青色。

“不是月白,我看的很清楚,就是偏鱼白的淡青。”

“要是淡青的话……”

陈老想了想,回道:“宋初和五代十国期间,能生产淡青釉的窑口,无非龙泉、越窑、汝窑、耀州窑、以及相州窑。

很显然,这款水盂绝非汝窑,汝窑没这种底足。

龙泉窑虽然在宋初生产过淡青釉,但一直采用的是垫饼烧,此款水盂底足乃是采用的支钉烧,明显不相符。

耀州窑的青瓷在五代十国时期釉质失透,有乳浊感,这一点不符;而在宋时,耀州窑的青瓷以橄榄绿和姜黄为主,淡青釉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这个时期的耀州窑瓷器基本会配以宋初流行的刻花和雕花,根本不会生产素瓷,所以,这款水盂绝非耀州窑。

倒是有点像是相州窑的作品,釉面具有玻璃质感,光泽较强,但相州窑的青瓷一般施釉不及底,且釉色一般青中带绿,青中带黄以及青灰、青褐等色,近似月白釉和鱼白釉的青瓷没有过记载,有点不符合……”

很显然,他老人家用的是排除法。

和秦立遇到这种不好断窑口的瓷器,所采用的鉴定方式是一样的。

“不会是越窑吧?越窑烧制瓷器的时候,既用过支钉烧,也用过垫饼烧……”

但还不等秦立给他回复,陈老他自己就否定了。

“不对,虽然这种釉色越窑完全可以烧出来,但底足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这底足也太糙了,越窑的瓷器底足专门处理过,要比这底足平整,且有施釉,这款底足刮削的太过草率,也未施釉,不符合越窑制瓷的工艺……”

他老人家困惑道:“这就奇了怪了,到底哪个窑口产的?越窑系的那些小窑口?但那些窑口的工艺和越窑制瓷工艺是一样的,不可能生产出这种底足……”

“耀州窑系?耀州窑系的那些窑口倒是有出产过淡天青釉和青白釉,跟这款水盂的釉色有点相近之处,但底足基本是玉环底,也不符合啊……”

“到底是哪个窑口的?”

陈老彻底蒙住了。

这个水盂的釉色以及制作工艺跟他所了解的窑口基本都不相符,搞得他老人家有点小自闭,全华夏还有我能不知道的窑口?

看这制瓷工艺,也不差啊,必然是知名窑口的作品,可是,咋就都不符合呢?

他不得不问秦立:“你小子看哪个窑口?”

秦立一听他老人家的问话,就知道陈老没敢往大出想,于是提醒道:“您老尽管往大了想,往尖了想,能往天上想就往天上想。”

意思是说出自最知名的窑口。

“还往天上想,唐代七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四大窑系就没有一个能跟它相符的,我还能往哪想?我说,这款水盂该不会是新仿……咦?”

话还没说完,陈老突然怔住了,好似想到了什么,连忙重新翻看秦立给他发过来的那些图片。

等这次再看完,他整个人激动的全身都哆嗦起来,就好似看到了什么奇珍异宝,眼珠子都快绿了,跟秦立急促说道:“小子,这款水盂我要了!条件随便你开!”

“看来您老也猜出来了。嘿嘿。”

秦立嘿嘿一笑,突然将手机往地板上丢了过去,然后重新捡起,哎呀道:“哎呀,不好啦,我手机摔坏了,听不清楚了,哎呀哎呀,这回不换X5都不行了。陈老,这手机真不是我故意摔的,真是不小心才掉地上的。真的,我对灯发誓!”

陈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