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摄政大明 > 第1544章 最高境界(十八).

第1544章 最高境界(十八).(1 / 2)

……

……

朱和坚与霍正源二人,皆是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将计就计”,一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因为,他们皆是自认为看透了赵俊臣的如意算盘,认为赵俊臣自称想要与周尚景同归于尽、从庙堂之中退隐、还打算把自身势力拱手送给朱和坚的说法,其实就是画大饼罢了,仅仅是为了蛊惑朱和坚接下来在南京期间无条件的配合自己做事,待赵俊臣顺利扳倒周尚景之后,自然就可以背信违约、食言而肥了,让朱和坚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赵俊臣这样的政客而言,翻脸无情、毁约失信乃是常态,根本就不算事,难道朱和坚事后还能咬赵俊臣一口不成?

再说了,政客的事儿,那能叫言而无信吗?那是“基于现实情况变化的灵活应对”!

霍正源尤其确认这一点,因为他还非常清楚赵俊臣的后续计划——赵俊臣想要利用南京局势与周尚景同归于尽固然不假,但只是为了扳倒周尚景的权宜之计罢了,同时赵俊臣还正在庙堂之中暗中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意欲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以及在财政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于垮台之后迅速的东山再起!

所以,霍正源此时才会忧心忡忡,认为赵俊臣的这一招对于朱和坚恐怕是毫无作用,甚至还极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毕竟,朱和坚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极有可能继承储君之位、成为下一任的东宫太子,若是一切顺利,他就是未来的明朝皇帝!

正是因为这种身份、这种可能,所以当初太子朱和堉彻底失去圣心、储君之位摇摇欲坠之后,原本拥护朱和堉的清流们才会毫无心理负担的转投于朱和坚门下;所以当初沈常茂垮台失势之后,那些曾经的“沈党”官员才会没有任何犹豫的改换门庭,纷纷摇身变为朱和坚的铁杆拥趸。

对于绝大多数官员而言,他们想要在庙堂之中站稳脚跟,终究是要站队寻靠山的,但既然是必须要站队寻靠山,那又为何不能直接站队于未来的储君太子?又有哪一座靠山能够比未来的储君太子更加可靠、更有前途?

所以,霍正源虽然在刚才积极配合了赵俊臣,但等到朱和坚离开之后,依然是忍不住提出了异议——现在轮到赵俊臣要倒台了,虽然这次倒台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甚至是源于赵俊臣的亲手推动,但朱和坚会不会故技重施、同样趁机吞并“赵党”?

*

“赵阁臣,依照您的后续计划,利用南京局势扳倒周尚景之后,您本人同样会暂时离开庙堂权力中心,虽然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后手、很快就可以东山再起,但终究是要离开朝堂一段时间,也必然会造成咱们这一派众多同僚的人心浮动!这般情况下,与七皇子合作过于紧密、甚至还承诺把自己的势力拱手相让,鄙人认为实属不智!

您可不要忘了,七皇子当初看似是积极辅佐太子做事,却又在太子失去圣眷之后迅速吸收了清流势力,七皇子当初与沈常茂结盟合作之后,也同样是在沈常茂倒台之际直接吞并了‘沈党’势力……七皇子就是靠着这般手段逐步势大的,时至今日‘七皇子党’的影响力已经仅次于‘周党’与咱们了,这一招可谓是屡试不爽!

而如今,您也要与七皇子紧密合作,又承诺事成之后把自身势力拱手相让,难道就不担心在自己暂时离开庙堂期间,七皇子会再一次利用他的身份地位,把那些原本支持您的同僚们皆是吸收到自己门下?如此一来,即便您将来还能顺利的东山再起,但返回庙堂中心之后,却已是朋党尽失、势力大减,岂不是损己利人、给七皇子做了嫁衣?”

说话之际,霍正源眉头紧皱,在赵俊臣面前来回踱步,显然是极不赞成赵俊臣的如意算盘。

仅仅是为了争取朱和坚在南京期间的全力支持,就要冒着己方朋党尽失的风险,在霍正源看来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听到霍正源的质疑、看到霍正源的担忧,赵俊臣既是欣慰、也是满意。

欣慰是因为霍正源确实是全心全意的辅佐自己,对自己可谓是忠心耿耿,否则他大可以趁势改投于七皇子朱和坚的门下,完全没必要提醒自己。

满意则是因为霍正源的聪慧与识趣,在赵俊臣与朱和坚谈话期间,霍正源可以迅速看穿赵俊臣的后续计划,虽然是心存顾虑,但依然愿意积极默契的配合赵俊臣表演了一场好戏、让赵俊臣顺利实现了自身意图,一直等到此时此刻才终于讲出自身想法、为赵俊臣查漏补缺,这种辅佐者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赵俊臣愈发是下定决心,一旦自己未来出现意外,那霍正源就是自己最好的政治继承人——虽然霍正源的年纪要比赵俊臣大得多!

于是,赵俊臣也不打算向霍正源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轻轻点头认可了霍正源的顾虑之后,赵俊臣抬手笑道:“霍大学士,你不必急着来回踱步,咱们坐下谈话……慢慢把事情讲清楚。”

待霍正源终于勉为其难的皱眉落座之后,赵俊臣悠悠问道:“霍大学士,你认为……你刚才所讲的那些担忧,七皇子是否也想到了?”

霍正源毫无犹豫的点头道:“七皇子必然是也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痛快答应阁臣您的条件,愿意在南京期间毫无保留的配合咱们的后续行动,完全不担心阁臣会言而无信!只需是阁臣与周首辅同归于尽,他就拥有十足把握,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趁机吞并阁臣的现有势力!”

赵俊臣再次点头:“那……霍大学士也认为,待本阁暂时失势离开庙堂权力中心之后,那些原本支持本阁的庙堂同僚们,一定会忍不住纷纷改投于七皇子门下了?”

“那是自然,阁臣您也清楚,咱们‘赵党’绝大多数人的秉性……”

说到这里,霍正源突然一愣,似乎临时想到了某些关键问题,不由是沉吟思索了起来。

*

所谓“赵党”,本质上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贪官集合体。

既然这些“赵党”官员就是一群唯利是图的贪官,当他们看到赵俊臣垮台失势、离开庙堂之后,自然是会毫无犹豫的抛弃赵俊臣、为自己寻找下一个靠山,而朱和坚无疑就是最佳人选,不仅是未来的储君太子,在南京期间还积极配合赵俊臣做事、堪称是盟友关系,即便没有赵俊臣此前所承诺的拱手相让,改换门庭之际也是近水楼台。

理应如此。

然而,霍正源话到一半,却又面现迟疑,竟然有些不确定了。

在赵俊臣垮台失势之后,“赵党”官员当真会毫无犹豫的抛弃赵俊臣、转投朱和坚吗?

或者说,“赵党”官员们转投于朱和坚门下之后,就一定会收获更多好处吗?

只怕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