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上,朝云在纸上写了府里几位主子的名字,教弟弟妹妹认,告诉他们见到主子应该怎么行礼、怎么说话。
朝云除了看账本,其他的时间就帮钱嬷嬷收拾下院子,然后练习女工。
为了能及时掌握物价,她时常要跟着钱嬷嬷去外面,粮店、菜市场、花鸟市场、布庄等经常溜达。
花鸟玉器市场最热闹,不少达官贵人拥着身边的美婢游逛,别说花了,朝云光美人都看不完。
也时不时地跟着钱嬷嬷去内院回话,渐渐知道了府内主子的一些情况。
刘府是四进院子,外院待客,二进院子是老爷和大少爷居所,三进院子是夫人和姨娘住,最后一进刘老夫人去世前住的,现在正堂空着,两侧厢房小院住的是二姑娘和表姑娘。
刘夫人住在三进院正房,两侧厢房住的是两位姨娘,而大姑娘和三姑娘则是跟着各自的姨娘住耳房里。
娘家的侄女只是时不时过来住一段时间,院子竟然比府里正经的姑娘还要好,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主子们的事不是朝云能置喙的,只是大姑娘对她有恩,为人又和善,朝云有时候碰见了,就将自己手绣的帕子、荷包、扇坠之类的小玩意儿送给大姑娘。
“这花样真巧。”大姑娘对她绣的那些小兔子、小猫咪特别感兴趣。
朝云笑笑说:“奴婢手笨,大姑娘不嫌弃,留着赏丫鬟吧。”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年尾。朝云姐弟三个倚仗着钱嬷嬷,过得还算顺利,两个小孩个子都窜了一截。
看着屋里墙面上贴的字,朝云心中宽慰,今年虽然没挣多少钱,但三秀学完了三字经,毛毛记了大半的百家姓。两个孩子性格也都活泼开朗许多。
腊八这天主子们赏赐,朝云也得了一把钱,数了数有几十文钱。
丁婶子见着朝云,招手叫她进厨房。
“来,带点腊八粥回去喝。”
瓦罐里温着主子们要喝的腊八粥,朝云瞥见,有的放了燕窝,有的没有燕窝。
“这怎么还两种呀?”
丁婶子答道:“有燕窝的是老爷夫人、少爷、二姑娘他们的,没燕窝的是两位姨娘的。”
“那大姑娘和三姑娘呢?”
“她们自然跟着姨娘一起吃。”
这种区别对待,朝云这一年已经见怪不怪,不再多话,端了下人们喝的腊八粥回到自己的小窝。
很快年节将至,朝云盘算了下这一年挣的钱,结余下来约有一两多银子。
这点银子添床被子都够呛,等来年三秀和毛毛一长个,衣服鞋袜都要重新做,朝云有些发愁。
过年府里主子发赏钱,朝云得了二百文,钱嬷嬷私下又给了她一贯,她拿了去给阿莹,因为之前阿莹借她买药的银子还没还呢。
阿莹新年已经十七岁了,她面带娇羞地跟朝云说,过了年不多久她就要嫁人了。
“是一个远房表哥,家里在京城摆个小摊,我求了主子放我出去,过普通百姓生活。”
阿莹是大少爷院子里的丫鬟,但不是贴身服侍的丫鬟,刘夫人看儿子看得紧,贴身服侍的是两个小厮。
朝云问:“主子没留你?”
阿莹笑道:“咱们少爷心好,还给了我十两银子当嫁妆。我正要找你说,我走了之后,少爷院子里的丫鬟就空出一个,你拿四五两银子走动走动,补进来,以后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