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方面的底子,刘连山想要临场发挥其实不难!
有困难的是齐秋云这一块的稿子,太过于偏向务实了,对未来的展望有点空洞啊!
而且,齐秋云还是向大会负责地方执行层汇报,以及民生类问题解答的。
媒体提问难免就要涉及到项目未来发展,齐秋云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在这样高级别的会议上,当然也不可能信口开河。
那不就卡壳了嘛!
在这样一个高级别大会上表现失当,肯定会对齐秋云的仕途造成严重打击。
不能让她吃这个哑巴亏!
李怀节是有恩必报的性格,自然不能让齐秋云在这上面吃了大亏的。
更何况,通过昨天和程雯熙对这个项目的交流,李怀节对这个项目自身也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看法。
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好机会,借着齐秋云的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呢?
李怀节的想法很朴素,只要世界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就行。
世界会在乎这个想法是谁说出来的吗?
不会!
它只在乎这个想法可行不可行而已。
想到这里,李怀节立刻拿出手机,向齐秋云发起了微信私聊,向她说明会议政策走向的变动,提醒她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向性。
在邮件中,李怀节结合了程雯熙的部分想法,及时向她阐述了低空经济领域基本构成、发展方向以及遥感数据应用中心的核心支撑作用和项目前景与市场潜力。
尽管李怀节已经尽可能地压缩精简了许多枝节性的文字,但整章篇幅还是长达900多字。
发出去之后,李怀节有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齐秋云没有办法及时读取;
另一个是,她没有时间看这个长篇大论。
毕竟,她现在身处会场,有很多的障碍。
会场里,齐秋云正严肃地听着工信部副部长的发言。
越听下去,齐秋云的神情就越是严肃,自己准备的发言资料方向不对!
这是要出大问题的,怎么办?!
按照会议发言顺序,张汉良致辞开场之后,就是四部委的领导上台演讲时间,他们会从国家层面解读项目意义。
比方说现在,工信部的领导就在大谈特谈低空经济领域的建设和开拓。
这就是在传递中央政策信号,明确战略定位。
当然,这也是在给整个会议主旨定基调。
任何脱离这个基调的言论,都会被视为对会议议题的理解不到位,准备工作没做好。
难怪央媒要下场直播了!
齐秋云在这个时候才后知后觉的想到这一点,已经晚了。
她准备的发言稿都是偏向项目具体运作的,非常具体,对战略方向上的认知其实没有任何体现。
四部委的领导发言一旦结束,中间只有几名技术专家发言,和部委司局级官员的政策阐述,很快就会轮到她上台演讲的。
现编是不可能现编的,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