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生耽美 > 秦朝历险记 > 第190章 权力之争

第190章 权力之争(1 / 2)

第190章权力之争

公元前351年(孝公十一年),春意盎然,杏花纷飞。商鞅升任大良造已近一年,秦国变法进入深水区,改革触及更多既得利益者。咸阳城内表面祥和,暗流涌动。

晨曦中,商鞅府邸前已排起长队。各郡县官员、民间贤达、求职者纷至沓来,都想觐见这位权倾朝野的改革者。管家李元在门庭间来回穿梭,安排宾客次序。

"诸位请稍安勿躁,大人已起,正在梳洗,片刻便来。"李元朗声安抚众人。

远处,一群衣着华丽的人马缓缓而来。为首的是昔日公孙贾党羽,现为上卿的周绍。虽然公孙贾伏诛,但周家凭借深厚根基,保住了地位。周绍面容傲慢,眼中闪烁着掩饰不住的嫉恨。

"呵,商鞅府上,倒是门庭若市啊!"周绍冷笑着停在人群外,故意提高嗓门。

李元闻声赶来,强挤笑容:"周大人,您来得正好,大人马上就要接见各位,请随我进去。"

周绍傲然昂首:"我来不是为见商鞅,而是奉陛下之命,送一封诏书。"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侧目。

李元脸色微变:"原来如此,大人正在书房,请周大人随我来。"

正欲引路,府门打开,商鞅迈步而出,身着简朴官服,气度不凡。众人行礼,商鞅一一回礼,目光落在周绍身上。

"周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商鞅平静地说,不卑不亢。

周绍冷哼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陛下诏书,请大良造过目。"

商鞅接过竹简,展开细读,眉头渐渐皱起。片刻后,他抬头看向周绍,平静得如同无风的湖面。

"有劳周大人亲自送来,请回复陛下,我定当遵旨。"商鞅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周绍眯起眼睛,似乎对商鞅的反应颇为失望:"哼,希望大良造真能做到。陛下召开大朝会,讨论变法近况,要求所有朝臣参加,包括...那些被贬的旧臣。"

商鞅目光如炬:"这原本就是变法的一部分。公平、公正、公开,无论新旧,只要有才,都该为国效力。"

周绍讥讽道:"是吗?怎么我看这变法十年,却只见新人上位,旧臣靠边?"

"周大人误会了。"商鞅不卑不亢,"变法之旨,不在新旧,而在才能。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天经地义。"

周绍冷笑:"好一个能者上,庸者下。那周家世代为秦国效力,难道就全是庸者?"

商鞅凝视周绍:"周大人,你我都知道,变法不是针对谁,而是为了强国富民。周家子弟若有才干,照样可以为国效力。"

"冠冕堂皇!"周绍突然拔高声音,"你一介外来人,凭什么评判秦国世家?没有我们世代守护,哪有今日秦国?"

周围众人屏息聆听,场面一时剑拔弩张。

商鞅不急不怒,缓缓道:"正因世家守护有功,秦国才需变法图强,不负先祖心血。若固步自封,祖宗基业岂不毁于子孙之手?"

这一番话说得周绍哑口无言,满脸涨红。

"哼!大朝会上见真章吧!"周绍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商鞅目送周绍远去,随后转向等候的众人,微笑道:"诸位久等了,请随我进府详谈。"

众人跟随商鞅进入府邸。李元悄声问道:"大人,陛下诏书所为何事?"

商鞅神色如常:"三日后大朝会,讨论变法进程。周绍他们应是想借机发难。"

李元忧心忡忡:"那大人..."

"无妨。"商鞅坚定地说,"变法利国利民,何惧流言?去准备一下,我要与太子商议对策。"

半个时辰后,太子赢驷匆匆赶到商鞅府邸。两人在书房密谈。

"商君,我已听闻周绍来访一事。"赢驷面露忧色,"他们明显是有备而来,此次大朝会恐怕暗藏杀机。"

商鞅神色淡然:"太子不必忧心。变法至今,遭遇阻力是预料之中。这反而说明变法触及了他们的核心利益,我们走对了路。"

赢驷皱眉道:"可是周家联合了多家旧族,甚至暗中结交韩魏使者。据密卫情报,他们很可能在大朝会上集体发难,指责变法伤害国本。"

"正好借此机会,把所有质疑摆上台面。"商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变法十年,成效有目共睹。若有辩论,我们只会越辩越明。"

赢驷沉思片刻:"商君分析有理。不过,我们也要有所准备。大朝会上需要忠实数据,展示变法成果。"

"这一点太子请放心。"商鞅胸有成竹,"我已命人整理十年来的国力变化、军备增长、民生改善等数据。真相胜于雄辩。"

赢驷站起身,来回踱步:"我担心的不只是辩论。周家与几位上卿关系密切,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合理的主张,实则暗藏杀机。"

商鞅微微一笑:"他们能提出什么主张?变法已深入人心,大势所趋。"

"比如,"赢驷神色凝重,"以变法成功为由,建议解散您创建的行政班底,将权力分散给'资历更深'的官员。表面上是为了巩固成果,实则是削弱您的权力基础。"

商鞅目光一闪:"太子考虑周全。此计确实狡猾。若我反对,显得私心自用;若赞同,则失去班底支持。"

"正是此理。所以我们要提前应对。"赢驷坐回座位,"我建议,商君主动提出权力下放方案,但下放给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包括一些表现优秀的改革派年轻人。这样既显示了胸襟,又能保证变法继续推进。"

商鞅赞许地点头:"太子此计甚妙!先发制人,主动改革,既合变法精神,又能防止他们借机破坏。"

两人相视一笑,达成了共识。

正在此时,管家李元匆匆进来,神色紧张:"大人,二公子赢虔求见,说有急事。"

商鞅和赢驷对视一眼,同时说道:"请进!"

片刻后,赢虔大步入内,脸色凝重。

"兄长,商君,情况有变。"赢虔直入主题,"密卫刚刚截获一封密信,周家与韩国密使有联系,似乎在策划什么行动。"

赢驷脸色一变:"果然如此!他们不只是想在朝堂上发难,还有更大阴谋!"

"信中提到了哪些内容?"商鞅沉声问道。

赢虔皱眉道:"信件用了隐语,但提到了'大会之日行动'、'一举成功'等字样。根据我们的分析,他们可能准备在大朝会上制造混乱,甚至...可能对商君不利。"

商鞅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们好大的胆子!敢在朝堂之上行刺?"

"不一定是行刺。"赢虔思索道,"也可能是想借机污蔑商君,逼父王罢免您的职务。"

赢驷握紧拳头:"无论他们有何阴谋,都休想得逞!虔弟,你立即加强朝会安保,密查周家动向。"

"已经在做了。"赢虔点头道,"我已派最可靠的密卫盯住周绍等人,一有异动立即报告。同时,大朝会当日会有伪装成侍卫的密卫保护商君安全。"

商鞅深吸一口气:"多谢二公子关心。不过,我们也不能只防守。既知他们有阴谋,就该先发制人。"

赢驷好奇地问:"商君有何良策?"

商鞅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们可以设下圈套,引他们上钩。若他们真敢在朝堂上妄为,正好将其一网打尽!"

三人密谈至深夜,制定了详细的应对计划。

次日清晨,周家大院。周绍召集了几位旧族代表秘密会面。

"诸位,后天就是大朝会,我们的准备如何了?"周绍神色阴沉地问道。

魏姓老者冷笑道:"一切就绪。我们已联合十几位上卿,届时会提出质疑,指出变法危害。"

"韩国那边呢?"周绍又问。

一位瘦削男子低声道:"韩使已准备就绪,到时会带来有关商鞅在韩国的'罪证',证明他是韩国通缉的逃犯。"

周绍满意地点头:"很好。我们的策略是,先让韩使揭露商鞅身份,动摇陛下信任;然后由我们集体发难,要求罢免商鞅职务,重新分配权力。"

"若陛下不允呢?"有人担忧地问。

周绍目光阴冷:"那就该我们的人行动了。朝堂上若起冲突,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众人交换眼神,默契地点头。

"不过,"魏姓老者提醒道,"密卫可能已有所察觉。我家仆人看到有人监视府邸。"

周绍冷哼道:"无妨。我们的行动表面上无可指摘。他们就算怀疑,也抓不到把柄。况且,我们已安排人手打点了禁卫军中几位将领,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散去后,周绍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仰望星空。多年积压的怨恨在胸中翻腾。自商鞅变法以来,世家权力不断削弱,传统被摧毁,他早已恨之入骨。此次若能成功除掉商鞅,不仅能为公孙贾报仇,更能重新夺回世家的权力。

"商鞅,你的末日到了!"周绍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狠毒的光芒。

同一时刻,密卫总部。赢虔正在审阅最新情报。

"二公子,"密卫头领李森报告道,"我们确认周绍与韩国使者有密会。韩使已秘密抵达咸阳,住在城西一处宅院中。"

赢虔眉头紧锁:"可知他们密谋何事?"

"尚未完全掌握。"李森遗憾地说,"不过,据我们的密探报告,韩使似乎带来了一些关于商君早年在韩国的'罪证',准备在大朝会上揭发。"

赢虔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果然如此。他们想借韩国之手,污蔑商君名誉。"

"那我们要不要先行抓捕?"李森问道。

赢虔思索片刻:"暂不打草惊蛇。继续监视,掌握他们的全部计划。同时,加强大朝会安保,尤其是陛下、太子和商君周围的防卫。"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