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电视电话的普及,我们这个原本闭塞的农村也有很多人都出下海做买卖了。老杨承包了一片山,除了种些果树,还在果园旁边盖了个规模不大的养鸡场,这也算一举两得的事。
虽然离家不算远,在山上都能看到屯里,老杨大多数时间在山上住,但养鸡场离不开人,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山上住。
这天晚上老杨喂完鸡后都快半夜了,从鸡舍出来去刚要洗漱休息,就看见远处山下的屯子里有一家灯火通明,虽然离家不远,可具体是哪家看不清,只能看个大概,心想这是谁家办的流水席吧。
转过天的晚上,老杨吃过饭后在鸡舍旁的院子里乘凉,远处的村子里依然亮着。渐渐夜深,山风吹来一阵凉意,老杨准备收拾进屋睡觉了。
这时栅栏外窸窸窣窣的声音,由远及近。虽说我这山里并没有什么豺狼虎豹,但老杨还是警觉起来,莫不会是有人来偷鸡的?
老杨躲在墙角,声音近了,也看清了,那是一个人影,步履蹒跚的走进他的院子。离近了才看清,原来是村里的李老汉。
“二叔啊,是你啊。我以为是有人来偷鸡呢。”老杨从墙角出来笑哈哈的说。“这么晚了你咋上山来了,山路不好走可别磕着啊。”
这时李老汉已经走到近前了说:“没事儿,晚上睡不着出来溜达溜达,没成想溜达到你这来了。到你这要杯茶水喝。”
“这您说哪的话,想喝茶水管够。您老稍等,我去沏茶。”老杨说着转身进屋,泡了一壶茶水端出来。
老杨倒了两杯,自顾自的喝起来。李老汉端起茶杯说:“你这一养鸡就不怎么回家了,很难看到你啊。”
“唉,可不是咋的。果树还行,基本不用人看,咱们这的人也没人惦记。这鸡不行啊,一天喂五遍,时刻离不开人。您老最近身体好啊?”
李老汉笑笑说:“好,好着呢。要不能这么大老远过来找你喝茶啊?”
“是啊,是啊。您老这身体真不错。就是我下一趟山也腰酸腿疼的。”老杨说。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时李老汉说:“杨啊,开春种地买种子时家里钱不够,在你那拿了一百三十块钱,到现在还没还你呢。我告诉我家你兄弟二力了,过两天你下山时他给你送去。”
“这着啥急,我也不急用,当时不说了吗,秋后卖了粮再说。您老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事儿?”老杨笑着说。
李老汉说:“我算了算,别人没欠什么东西和人情,只有你这一份,要不我这心不安生啊。还了我就踏实了。”
“这话说的,咱俩家谁跟谁,不还又能咋的。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您没少给我包米饽饽吃。”
两个人的聊天很愉快,不时一阵笑声。
这时李老汉起来要走了,老杨要送他下山,李老汉说啥不让送,只好送到门口。临走时老杨问了一句:“二叔,这两天我看咱村里有一家家整宿亮着灯,是谁家办事的流水席吗?我这也走不开,要不非得去热闹热闹。”
李老汉听到老杨这么问,身体一怔,摇头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了。一转眼就消失在黑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