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嘉发难,自以为能借着这次晁错拆毁宗庙外墙的事,将晁错赶下台。
群臣都在看哈哈笑,毕竟这吃瓜的机会可不多。
但晁错猛地站起身来,先是向刘启鞠了一躬,然后转头问向申屠嘉:“我确实拆除了宗庙的外墙,但我昨晚就已经进宫向陛下请罪了,这件事宫中的侍卫都清楚。
而且这件事是陛下允许的,陛下早就想在内史衙门开一个南门,这样出入更方便,陛下提前三天就已经下好了旨意,申丞相可有好好看过?”
什么?
申屠嘉大吃一惊,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搜集晁错的罪证,确实没有注意过皇帝的旨意。
申屠嘉赶紧看向右丞相府长史,希望他能站出来解围。
只见右丞相府长使一掀衣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三天前确实有皇帝的旨意到来,但右丞相最近在忙,因此我并没有直接送去给丞相看,而是将它摆到了右丞相府中。”
皇帝的旨意,按理来说右丞相府的长史根本不敢瞒下来,接了旨后一定要亲自送到右丞相手中。
当然了,这名长史的说辞也不算有问题。
长官比较忙嘛,不去打扰也情有可原。
结合这些种种行为来看,申屠嘉已经明白了,这是晁错下的一个圈套!
那名晁错府的门客,怕是提前准备好的,现在申屠嘉回去的话,肯定找不到那人了。
而这名右丞相府的长史,怕是早已被晁错收买,连说辞都已准备好了。
虽说是晁错下的圈套,但如果没有刘启的点头,晁错怕是不可能做到。
所以说,背后的主使就是刘启,刘启要削藩,已经打算对申屠嘉动手了。
就这还不够,刘启还要再补上一句。
“申丞相,此事朕确实三天前就已经下了旨意,不知申丞相到底在忙些什么?竟然连朕的旨意都没注意?”
刘启的话字字诛心,申屠嘉无话可说。
总不能说自己一直在找晁错的麻烦吧!
晁错和皇帝联合算计,看来将自己赶下台的决心已定,自己要聪明点,就该主动交出权力来了。
“陛下,臣确实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而且思维也跟不上年轻人了。
右丞相该交给年轻人来做,臣请求辞去右丞相之位,还请陛下恩准臣回乡养老。”
刘启早就看申屠嘉不顺眼了,本来就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如今略施小计就把他逼得主动交权,刘启自然是喜不自胜。
“申丞相起来吧,你也算是开国功臣中的最后一人,为我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按辈分来说,也算是我的长辈。
既然您请辞,晚辈自然不好拒绝,朕就准了您的要求,允许您回乡养老。”
刘启这一席话出来,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三辞三让的流程呢?
第一次交权就批准了,这不就是明摆着逼申屠嘉交权吗?
演都不演了是吧?
在一旁的晁错看的瑟瑟发抖,真是要直呼带不动了。
不管这是不是一场陷阱,三辞三让的表面工作都一定要做好,最起码让晁错和刘启在面子上能挂得住,群臣的敌意也不会那么大。
刘启很明显是激动过了头,直接忽略了三辞三让的流程,一次就把权力收了回来。
果不其然,群臣看晁错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气,恨不得上前活剥了晁错。
而刘启丝毫没注意到这些,眼神一直盯着申屠嘉,有一种收回权力的喜悦感,更有一种拿捏群臣的膨胀感。
实际上,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