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烦烦!
刘启感觉有无数的事压在身上,而且现在有些事还不能出手解决。
现在一切的决策都看刘启一人,刘启的一句话,便可以决定几万人的生死。
是削藩?还是集中全力进攻匈奴?
刘启真的很犹豫……
就在刘启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胸口忽然就传来了一阵剧痛。
痛!
钻心地痛!
这胸口突然的痛,似乎在预兆着什么?
往深了一想,刘启就想明白了。
还是得先削藩!
自己和父皇的身体都不好,而且刘荣的年纪也不大。
若过几年父皇和自己双双离世,以儿子的年纪和能力,肯定压不住这些诸侯王。
按晁错说的,诸侯王早晚都会反,既然如此晚反不如早反,趁着自己还有能力,提前给儿子铺好路。
———————————
第二天,刘启亲自来到晁错家中,打算和晁错商量一下具体的细节。
刘启开口就是削藩,可把晁错高兴坏了,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全道了出来。
他可是想了很久的,这些计划他都背下来了,根本不可能说错。
“陛下,藩王的问题便在于尾大不掉,当年太上皇便利用贾谊的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将藩王拆散削弱。
但这办法实在太慢了,至少得三四代人以上才能够解决,而且藩王之间相互还有联系,这办法短时间内难见成效。
既然要对他们动手,不如快刀斩乱麻,找些借口削去他们的郡县,从根本上将他们削弱,他们没了土地、人口和军队,就再也不可能是朝廷的对手了。”
晁错说的这些,刘启早就在其之前呈上来的《削藩策》上见过了,并没有太惊喜。
“可真要动起手来,只怕藩王内心会恐惧,倘若到时候联合起来造反,该如何是好?”
晁错早有应对之法,“当年高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到关中,便是考虑到关中地区离诸侯王远,即便他们起兵,也有时间应对。
我观当今天下,真正有能力造反的藩王,不过吴、楚和一分为七的齐国,他们要想进军关中,就必须经过一个地方。”
“梁国——!”
不等晁错说完,刘启已经猜到了,抢答了出来。
晁错很高兴,刘启正在按着自己的引导思考,这事儿已经成功了一半。
“是的陛下,梁国很关键,他不仅是吴楚两国西出的第一防线,更是卡着齐国西进的咽喉,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可以说,只要梁国不破,都城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且梁王刘武更是陛下的亲弟弟,和陛下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旦陛下开始削藩,梁王也会被其他诸侯王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梁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陛下只需要争取到梁王,便有足够的实力削藩。”
晁错说的很有道理,刘启听完也是有了决心。
“过两日是太后的生辰,到时候刘武肯定会进京拜见,我便趁这个机会试探一下他的口风,争取把他拉拢过来。”
刘启高兴了,晁错又变得一脸愁容。
“陛下,当今真正麻烦的事,不是如何削藩,也不是削藩后的应对办法,而是如何启动削藩。
太上皇和苏丞相二人应当是不支持削藩的,如果陛下过不了这一关,削藩的事就没办法提出来,更别提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