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减轻刑罚
刘启登基后,刘恒很快就退到了幕后,除了日常规格和皇帝一样外,几乎不再参与任何政事的管理。
游游山、玩玩水,甚至翻墙去云哥家,这不比天天上朝爽多了。
刘恒不再掌权,刘启一登基便握了实权,现在可以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了。
第一个便是邓通,这是刘启恨之入骨的,做梦都恨不得在揍邓通。
但这小子现在不能动啊!
一个是他和老爹的关系实在太亲密,老爹不插手朝政,不代表这些私密的事不管。
要是治了邓通,到时候他跑去找老爹告状,那可麻烦了。
再一个,他刚给朝廷捐了那么多钱,现在动他,会被人骂成忘恩负义。
再往下数,就是张释之和申屠嘉。
申屠嘉是当朝右丞相,也是三朝老臣,朝中许多人都和他有交情,权力不小,不是轻易能撼动的。
刘启现在刚登基还不稳,申屠嘉是文官领袖,自然动不得。
因此,刘启只能盯上了张释之。
张释之权力和地位都不大,而且之前任延尉时秉公执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大家都不喜欢他。
拿张释之开刀,再合适不过了。
……
正当刘启寻找张释之的罪名时,张释之自己来找刘启了。
“臣张释之,拜见陛下。”
“昔日陛下还为太子,臣在司马门弹劾过陛下,当时完全是为了执行心中的正义,如今臣已知罪,还望陛下降罪。”
张释之听了王生的建议,先下手为强,自己提前来找刘启请罪,刘启必然不会责罚。
果不其然,刘启见张释之认罪态度诚恳,言辞皆有臣服之意,一时间竟有些舍不得罚他了。
张释之作为汉代执法者的代表,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公平正义,体现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雏型。
当初废除肉刑,就是张释之主导的,后来张释之还多次建议刘恒减轻刑罚,而且多是为民考虑。
后世评价张释之,执法以法律为准绳,而不依君主旨意行事,这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文景之治中刑律方面的功绩,张释之可是占了大头的。
看到张释之,刘启倒想到了如今大汉律法的缺陷,一时间没了处罚张释之的心思。
当年刘恒是废除了肉刑和连坐,但并没有完善其中的刑法。
肉刑属于中等刑罚,高等刑罚就是斩首和腰斩,低等刑罚就是打一顿。
刘恒废除肉刑后,并没有补全相应的中等刑罚,导致这看似进步的规定,实际上害死了许多人。
因为没了肉刑,地方官员在行刑的时候,害怕上面怪罪而不敢低判,只能把犯罪人的罪行往上判。
往上判就是高级刑罚死刑,直接给人家判死了。
即便是低判,打的鞭子也很多,通常都是四五百起步,硬一点的人可能会被打的半身不遂,弱一点的人则被当场打死。
因此废除肉刑之后,死的人反而更多,只是社会治安相对好了一些。
封建社会的法律永远只会针对基层百姓,对于官员和有钱人来说,不过是走个形式。
官员和有钱人犯罪,只要不报到皇帝那里,那想办法花点钱就能免罪。
而百姓一犯罪,就被斩首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