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很迷茫。
他已经很努力了,对百姓他是放在心上,对于朝政他也丝毫不曾懈怠。
可如今,黄河如此大决堤,两岸的百姓流离失所,出现了一大批的难民。
刘恒也是个迷信鬼神学说的人,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吗?
惩罚他这个皇帝干得不称职吗?
在刘恒心里,不管怎么说都是他这个君父的不是,他决定向天下下诏:
“近来天下连续几年歉收,又有旱涝和疾病的灾害,受苦的都是百姓,这让朕十分担忧。
朕愚蠢而不聪明,不知道出现这些灾害的祸根是什么:或许是朕治国有失误、行为有过错吗?
是天道不顺,或者是不得地利,人事多有失和,没有供奉鬼神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者是废弃了百官的奉养,所兴办的无用之事太多了吗?
为什么百姓缺乏粮食充饥呢?估计土地没有比以前减少,而统计百姓的人口也没有比以前增加,按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来计算,现在比古代还要多;
但百姓的粮食却严重缺乏,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在哪里?
莫非是由于百姓之中从事工商末业而损害农耕本业的人多,造酒大量耗费了粮食,六畜吃得太多了吗?
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朕不知道哪个是最主要的,可以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官员、博士共同议论这个问题;
有能够帮助百姓的意见,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做深远的探讨,无所隐瞒地全都告诉朕!朕会认真对待,好好解决。”
刘恒此诏下给天下的每一个百姓、官员、士绅,是刘恒对自己这些年的反思,更是给天下百姓的一个交代。
此诏写满了大大的“无奈”二字,虽然不是罪己诏,但体现了刘恒对于现实的思考。
刘恒虚心纳谏,渴望得到天下人谏言,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替自己分担。
————————————
刘恒在反思自己,苏云没闲着,一直在忙着救灾的事宜。
虽然没有亲身到过现场,但看着几名郡守、县令的样子,苏云可以猜个大概。
这几个人都是好官啊,这些天一直在抗洪救灾,安抚地方流民百姓。
苏云按照现在的救灾方法,将所有受灾的地方设立为救灾区,由朝廷来统一管理。
毕竟以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地方官员相互推诿,把救灾的责任推给其他郡县,还有隐瞒虚报等等情况,为了保证救灾落实到地方,还是由朝廷统一管理的好。
由于苏云不能轻易离京,于是苏云把救灾的方法教给了贾谊,让贾谊前往地方负责统筹组织。
药物,粮食、生活必需品,苏云都已经安排完毕,只需要分批次运过去就可以了。
苏云让地方上的官员实施“以工代赈”,由朝廷拨款拨粮,将地方受灾的百姓组织起来,重新修建被冲垮了的黄河大堤。
这半个月时间,可把苏云忙得要命。
这次国库吃紧,朝廷上下总动员,连那些功二代们也都捐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家产,支援受灾的地方。
邓通有一座铜山,他现在是大汉第一首富,为了给刘恒分忧,他直接把这些年挣的钱全都捐给了国库。
苏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朝廷有难,他们都在帮着朝廷,苏云对他们的看法也是有所改观。
毕竟他们许多也是打天下的父辈教出来的,窝里斗归窝里斗,有难他们也是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