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听过袁熙的夸赞,立刻满心欢喜地跟袁熙一起回了下邳城,但是,到了下邳城甘宁就欢喜不起来了。
原因很简单,袁熙到达下邳城以后,先是召集了下邳城的官员和百姓,还把陈矫和徐宣也拉来见证,然后让近卫营从之前诸葛亮留下的士兵手里接管之前被抓起来的甘宁手下。
袁熙先是当着全体官员和百姓的面,亲自把这几个犯事的人员情况和他们所犯事务的具体情况一一宣读,里面除了诸葛亮说的情节,还有一部分补充,是干支营的人在袁熙的授意下专门调查的。
“益州人士张大、张六,荆州人士童三、童四,关中人士李九,青州人士阮二、阮五、阮七。四日前,于下邳城中奸污邹姓家中女眷十一人。因担心长官责罚,遂将邹姓全家老少二十七口全部屠杀,后又将邹家纵火烧毁,并对外宣称邹家通敌。尔等可认罪?”由于袁熙是亲自宣读的,甘宁完全不敢反驳,即便这里面犯事的人中,有几个都是他从益州老家那边带来的。
“冤枉啊!大将军,我们是冤枉的!他们就是通敌,那家里明明就藏了两个曹军,而且还有曹军的甲胄作证,而且火也是那两个曹军放的!”名为“张大”的家伙跟甘宁的关系最铁,信心也足,立刻大声喊“冤”。
袁熙看着张大,像看着死人一般,心想:你不想想,我说的那么清楚,怎么可能没有证据,你们以为一把火烧了一了百了,但是有人在火里没死掉!
“把人带上来吧,让这些家伙死心!”袁熙懒得在这打嘴仗。
近卫营的士兵从人群中拉出一个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人,那人自己把裹着的麻布掀开,所有人看到了一张被火焰烧到变形的脸,一时间,人群中发出了一阵惊叹!
“还记得我吗?张军侯,那天你在我身上可是用了不小的劲,可惜没把我掐死,凑巧水缸倒了,我全身都被浸湿了,才从火里活了过来,来向你索命了!”那个被烧伤的人正是被张大他们奸杀的其中一位,凑巧没被烧死,又被诸葛亮安排的干支营的人救了下来。
这会儿,那面目全非的邹家女子冲着张大就要撕扯,被旁边近卫营的士兵拦下了。
“大人,就是他们杀了我全家,求您做主啊!”那女子被拦下之后,对着袁熙跪下连连磕头,在场围观的百姓无不发出愤怒之声。
“主公,那邹家确实有两名曹军藏匿其中,邻居举报张军侯才去他家探查的,结果那两名曹军抗捕,张军侯才出此下策的。”甘宁看不下去了,也半跪着给自己手下辩白。
“是啊!是啊!是他们拒捕!是他们拒捕!”名为“李九”家伙最为年轻,看到甘宁帮忙说话,赶紧跟着叫喊。
“胡说,你们胡说!我男人跟他弟弟头天都被你们押走了,根本就没反抗过,你们当天晚上强了我们,第二天又把他们拉过来一起烧死的!”那磕头的女子似乎听出了什么,赶紧反驳道。
之所以甘宁强调拒捕的事,是因为袁熙下过一条铁律,就是:凡是投降的部队或者士兵,必须交出兵器甲胄,否则视为反叛;投降后反叛者杀无赦,可先斩后奏,藏匿者同罪。
这条命令是袁熙打下鄄城之后下的,主要是因为兖州那边经常有降而复叛的,给袁熙整毛了。
也就是说,如果依据甲胄和拒捕,那么就可以定性那两名邹姓曹军是降而复叛,那么张大他们八人就是无罪的,还得论功行赏!
但是很可惜,袁熙还有证据。
当袁熙拿出一个记录本时,甘宁彻底放弃了,因为那是他找了几天都没找到的牢房进出人员名录。
“来,看清楚,这上边记着邹八和邹十的名字,代表着他们进过俘虏营的牢房。那么,你来告诉我,死人是怎么进去的牢房呢!张军侯?”袁熙把牢房的进出人员名录拿给张大看了看,这是诸葛亮之前交给袁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