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谈判围绕着军队停留时间展开。代表们希望嬴政的军队能够尽快完成任务后撤离,他们从国际秩序和自身立场出发,认为军队长期驻扎可能会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一位非洲代表激动地站起身来,双手比划着说:“我们理解陛下对百姓的关怀,但从国际大局来看,军队的长时间驻扎确实存在潜在风险。”而嬴政则认为当地的重建工作刚刚起步,百姓还需要军队的保护,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和平的成果。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苏菲菲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建议:根据重建工作的进度制定一个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当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军队再逐步撤离。代表们听到这个建议后,先是一愣,随后便开始小声讨论起来。有的代表微微颔首,面露思索之色;有的代表则与身旁的人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可。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双方都认可了这个建议,谈判的僵局再次被打破。
在接下来的几轮谈判中,双方又对赔偿问题、未来行动准则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挑战,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和立场,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但在苏菲菲的协调下,双方都在努力寻找折中的办法。她穿梭于双方之间,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点,让谈判始终朝着达成共识的方向前进。在讨论赔偿问题时,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赔偿方案,嬴政对此有些犹豫。苏菲菲见状,迅速在中间斡旋,向代表们阐述嬴政军队在冲突地区的巨大付出,又向嬴政解释赔偿在国际事务中的常见做法和意义。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共识,代表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嬴政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最终,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嬴政的军队可以在冲突地区继续停留一段时间,协助当地进行重建和稳定工作,但必须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国际观察员将定期对军队的行动进行评估,确保一切都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嬴政也向各国表达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并承诺今后会在行动前充分考虑国际影响。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人道主义危机,他会尝试通过正规的国际渠道来解决问题。
当这个方案宣布时,营帐内的气氛终于从紧张转为轻松。各国代表们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有的代表甚至忍不住鼓掌,他们为这场艰难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而感到高兴。嬴政也长舒了一口气,他深知这个方案来之不易,既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坚定地守护了百姓的利益,又兼顾了国际社会的要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这场充满文化碰撞和戏剧性的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嬴政和各国代表们握手言和,他们都明白,虽然过程充满波折,但这次谈判的结果将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苏菲菲,这位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调和者,也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跨越了文化的鸿沟,让不同理念的双方达成了共识,成为了这场谈判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随着谈判的结束,嬴政的军队开始按照新的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他们在国际观察员的监督下,加大了对冲突地区的重建力度,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嬴政也在这次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了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决心让自己的国家更好地融入这个现代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