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市警局那间宽敞得有些过分的会议室里,气氛却异常压抑,令人感到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头顶上方的灯光散发着惨白且刺眼的光芒,没有丝毫温度与柔情,就这般无情地洒落下来,映照在众人那一张张既疲惫不堪又全神贯注的面庞之上。
会议室正前方的投影仪宛如一个忠实的哨兵,持续不断地向外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束,这束光犹如强力的探照灯一般,直直地击打在白色的幕布上面。随着光影的变幻,一张张案发现场的照片逐一展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就像是被揭开了面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只见画面中的一个个保险柜,柜门已经被粗暴地撬开,原本光滑平整的金属表面此刻变得扭曲变形,坑洼不平,仿佛这些柜门也拥有生命,正在无声地哭诉着自己所遭受的暴力对待。再看那凌乱不堪的房间,各种物品七零八落地散满一地,有的甚至还破碎成了一片片,整个场景只能用一片狼藉来形容。无论是随意丢弃的衣物、倾倒在地的桌椅,还是摔碎的花瓶和满地的文件纸张,每一处微小的细节似乎都在声嘶力竭地诉说着那场犯罪的狰狞痕迹,让人不寒而栗。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些案件的作案手法极为相似,”邻市的张警官站在台前,眉头紧锁,脸上的忧虑仿佛被岁月镌刻,他手中的激光笔在照片上缓缓移动,声音低沉而凝重,“每一个案发现场都没有留下明显的指纹、毛发等生物证据,甚至连监控录像都被巧妙地干扰或篡改,这绝非一般盗窃犯能做到的。他们的手段太过专业,似乎对警方的侦查方式了如指掌,精心规避了所有可能留下线索的环节。”
林锋双臂紧紧抱在胸前,上身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张警官的每一句话,眼神中透露出深沉的思索。待张警官说完,他微微点头,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而且,受害者均为收藏家,被盗的古董文物价值连城,看来罪犯是有针对性地作案。可他们究竟是如何知晓这些收藏家的藏品信息,又是怎样获取保险柜密码的呢?这是关键。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缜密,背后一定有着精心的策划和组织,绝非偶然为之。”
苏瑶坐在一旁,身姿端正,手中紧紧握着一叠资料,眼神如饥似渴地在每一页上扫过。她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咬着嘴唇,沉浸在资料的世界里。突然,她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眼睛猛地一亮,抬起头,声音清脆而激动:“我注意到,这些收藏家虽然居住在不同区域,但他们近期都参加过一些高端的文物鉴赏会。会不会是在这些场合中,他们的信息被泄露了?那些鉴赏会人多繁杂,鱼龙混杂,正是信息泄露的绝佳场所。”
柳亦云听闻,眼睛瞬间瞪大,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立刻附和道:“有道理!那些文物鉴赏会人员复杂,说不定罪犯就混在其中,伪装成参会者,暗中收集目标信息。他们只需在人群中悄悄观察、打听,就能获取到他们想要的情报,简直是神不知鬼不觉。”
林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这是个重要线索。我们先从这些文物鉴赏会入手,调查参会人员名单,看看能不能发现可疑人员。逐一排查每一个参会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我相信,真相就隐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说干就干,联合调查组迅速行动起来,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朝着目标疾驰而去。林锋、苏瑶和洪涛三人一组,前往其中一场文物鉴赏会的举办方处了解情况。举办方的办公室布置得富丽堂皇,墙上挂着一幅幅珍贵的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然而,此刻办公室里的氛围却异常紧张。负责人李先生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局促地交握在一起,脸上满是焦急与不安:“警官,我们这可都是正规活动啊,邀请的也都是业内知名人士,怎么会和盗窃案扯上关系呢?我们一直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实在想不通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林锋微微欠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试图安抚李先生紧张的情绪:“李先生,我们只是在寻找线索,并非怀疑你们。还请您提供一下最近几次鉴赏会的参会人员名单,以及相关的安保记录。这些信息对我们的调查至关重要,也许能从中找到关键线索,解开这一系列谜团。”
李先生连忙吩咐助手去准备资料,一边说道:“警官,我们的安保措施一向很严格,入场人员都要经过身份核实的。每一个参会者都需要出示有效证件,经过严格的安检,确保没有携带危险物品。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交流平台。”
资料很快被拿来,林锋等人围坐在会议桌旁,仔细查看。苏瑶的手指在名单上缓缓滑动,眼神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名字。突然,她的手指停住,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林锋,你看这个人,每次鉴赏会都有参加,而且他登记的职业是‘文物商人’,但我在业内却没听说过他。这太奇怪了,在我们熟悉的文物商圈子里,根本没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
林锋接过名单,目光落在那个名字上——“赵强”。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立刻对洪涛说:“洪涛,你去查一下这个赵强的详细信息,包括他的行踪、社交关系。深入挖掘他的背景,我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以及他和哪些人有过接触,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与此同时,柳亦云带着邻市的几位警员在案发现场周边进行走访。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地面被烤得滚烫,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他们穿梭在小区的街道上,挨家挨户地询问居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后背。然而,大多数居民的回答都是摇头,一无所获。就在大家有些气馁时,一位遛狗的大爷慢悠悠地走过来,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大爷清了清嗓子,说道:“警察同志,我前几天在小区附近看到一辆车,鬼鬼祟祟的,停了好一会儿,车上下来一个人,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哪有人大晚上的还捂得这么严实。”
柳亦云眼睛一亮,连忙走上前,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大爷,您还记得那辆车的车牌号吗?大概是什么时候看到的?您提供的信息对我们非常重要,可能是破案的关键线索。”
大爷挠挠头,脸上露出回忆的神情:“车牌号没看清,时间嘛,好像是晚上九点多,我遛狗一般就那时候。我家那狗,一到点就闹腾着要出门,所以我记得挺清楚。”
虽然线索有限,但柳亦云还是觉得这是个重要发现。她回到警局,脚步匆匆,直奔林锋的办公室。此时,林锋正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研究着手中的资料。柳亦云推开门,说道:“林队,我们在案发现场周边走访时,有个大爷说看到一辆可疑车辆,车上下来一个可疑人员。虽然没看清车牌号,但时间和车辆特征和我们推测的有些吻合。”
林锋思索片刻,说:“看来我们得调阅周边路段的监控,看能不能找到那辆车。这是目前我们唯一的线索,一定要紧紧抓住,说不定能顺着这条线找到罪犯的踪迹。”
监控视频的排查工作十分繁琐,警局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警员们围坐在几台电脑前,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查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却没有一个人喊累。终于,在一段视频中,他们发现了一辆可疑的黑色轿车,与大爷描述的相符。通过车牌查询,发现该车是套牌车,线索在此处又断了。
而洪涛那边对赵强的调查有了一些进展。他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发现赵强在案发时间段内,行踪十分诡异,经常出入一些偏僻的场所。洪涛将调查结果汇报给林锋:“林队,这个赵强很可疑,他在邻市没有固定住所,居无定所的,而且和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有过接触。我查了他的通话记录、社交账号,发现他和几个有盗窃、销赃前科的人联系频繁,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善茬。”
林锋眼神一凛,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继续深挖,一定要找到他的落脚点。另外,我们得把赵强的信息和那辆套牌车的线索结合起来,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突破点。这两个线索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找出来。”
此时,苏瑶在对受害者保险柜的研究上有了新发现。实验室里,灯光明亮而清冷,各种仪器摆放得整整齐齐。苏瑶身着白色实验服,戴着橡胶手套,手中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检查保险柜的锁芯。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痕迹。终于,她发现上面有一些细微的划痕,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苏瑶兴奋地给林锋打电话:“林锋,这些保险柜的锁芯不是被暴力撬开的,而是被一种特殊工具打开的。这种工具很精密,能够在不破坏锁芯的情况下,破解密码。我对比了市面上常见的开锁工具,都无法造成这样的痕迹,这一定是一种特制的、专门用于高端保险柜的工具。”
林锋听后,心中一动,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这么说,罪犯是专业的开锁高手?而且对保险柜的构造非常熟悉。他们能够在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情况下,轻松打开保险柜,盗走文物,这需要极高的技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