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大秦海军在赵平的率领下厉兵秣马,全力筹备着对倭国的跨海征伐,咸阳宫中的胡亥也日夜操劳,为这场战事精心布局。
胡亥深知,长途海战,物资补给至关重要。一日,他在御膳房视察时,看着厨师们忙碌的身影,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当下,军中的干粮多是干饼、腌肉,携带不便且容易变质,若是能有一种新型食物,既能长期保存,又方便食用,那定能大大提升士兵们的作战能力。
胡亥即刻召集了朝中擅长工艺制造与饮食研究的官员,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描述着理想中的食物形态:“朕想要一种食物,能够迅速填饱肚子,制作简单,还能长时间存放,不惧潮湿和高温。”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摸不着头脑。
胡亥见此,便开始详细指导起来。他先是提到了方便面的制作思路:“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片,再切成细条。之后,用油炸的方式使其迅速脱水,这样既能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面条在热水冲泡后迅速恢复口感。”工匠们依照他的指示,开始尝试制作。第一次,面条炸得过于焦糊,无法食用;第二次,面条的口感又过于生硬。但胡亥并未气馁,他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发现是油温控制不当,于是指导工匠们调整油温,终于成功做出了第一批方便面。
接着,胡亥又着手指导压缩饼干的发明。他说道:“把谷物磨成粉,加入油脂、糖分等,充分混合后,用模具压制成紧实的块状。这样不仅体积小,方便携带,还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饼干难以成型的问题。胡亥经过思考,建议增加一些淀粉作为黏合剂,这才顺利解决了难题。
自热米饭的发明则更为复杂。胡亥思考许久后说:“我们需要一种能在不借助外部火源的情况下加热食物的方法。可以利用生石灰遇水发热的原理,制作一个特殊的加热包。将生米和调料包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再配上加热包,士兵们只需加入适量的水,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米饭。”工匠们经过反复试验,调整加热包的成分和用量,最终成功研制出自热米饭。
这些新型军用物资研制成功后,胡亥立刻下令大量生产,并运往海军营地。士兵们看到这些新奇的食物,都充满了好奇。赵平亲自品尝后,赞不绝口:“陛下真是智慧过人!有了这些物资,我们在海上作战就再也不用担心食物短缺和变质的问题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秦海军一边继续筹备,一边试用这些新型物资。士兵们发现,方便面只需用海水冲泡,就能迅速变成一碗美味的热汤面;压缩饼干体积小巧,却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自热米饭则在寒冷的海面上,为他们带来了家的温暖。这些物资不仅解决了士兵们的饮食问题,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然而,就在大秦海军即将出征倭国之际,北方边境传来了令人忧心的消息。曾经被大秦重创的匈奴一蹶不振,而东胡势力却如野草般疯狂生长,日益强大起来。他们凭借着剽悍的骑兵和贪婪的野心,频繁侵扰大秦边境,掠夺百姓的物资。
在大秦北方的一座小镇,集市上原本热闹非凡,百姓们正挑选着琳琅满目的货物。突然,远处黄沙漫天,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东胡骑兵来了!”有人惊恐地大喊。瞬间,集市上乱作一团,百姓们四处逃窜。东胡骑兵如饿狼般冲进小镇,他们挥舞着长刀,肆意抢夺着摊位上的粮食、布匹,甚至连百姓家中的财物也不放过。一位老人试图阻拦,却被一名骑兵狠狠推倒在地,老人痛苦地呻吟着,眼中满是愤怒与无奈。
这些消息飞速传至咸阳宫,胡亥得知后,原本因筹备海战而紧锁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深知,东胡的侵扰若不及时制止,不仅百姓受苦,还会动摇大秦的根基。一番深思熟虑后,胡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御驾亲征,前往北方边境抗击东胡,而海军则继续在赵平的带领下操练,随时准备出征倭国。
胡亥的决定一经宣布,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李斯忧心忡忡地进谏道:“陛下万金之躯,亲赴战场实在危险,还是选派得力将领前往为妥。况且只带一万兵马,恐兵力悬殊,难以取胜。”但胡亥心意已决,他目光坚定地说道:“朕身为大秦天子,百姓受苦,朕怎能坐视不管?此番亲征,定要让东胡知晓大秦的威严不可侵犯!一万兵马虽少,却皆是精锐,朕有信心克敌制胜。”
于是,胡亥亲自挑选了这一万精锐中的精锐。士兵们不仅身体素质顶尖、作战经验丰富,还配备了远超时代的现代化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