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于营帐之中,将中毒已深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头发肆意蓬乱着,几缕发丝黏在满是油垢的脸上,整个人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臭味。眼神迷离且浑浊,充斥着不加掩饰的欲望,嘴里一刻不停地嘟囔着要女人,声音沙哑又癫狂。身形更是摇摇晃晃,每迈出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仿佛下一秒就会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营帐外,站岗的士兵透过那微微晃动的帐帘,将这不堪的一幕尽收眼底。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深深的绝望。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皇帝,如今竟沦为这副模样,这让士兵们心中的信念大厦轰然崩塌。他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无助与迷茫,士气在这一瞬间降到了冰点,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再也无法驱散。
在胡亥看似“神志不清”的指令下,秦军又一次被迫无奈地向后撤退二十里。行军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士兵们的脚步拖沓而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泥泞之中。他们神情沮丧,低垂着头,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机械地向前挪动。不少士兵望着前路,满心都是对战争前景的绝望。他们觉得,在这样一个“疯癫”的皇帝带领下,这场战争已然毫无胜算,手中的武器也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废铁。于是,趁着旁人不注意,他们偷偷将武器丢弃在路边,任由其被尘土掩埋。
随着这种消极情绪如瘟疫般在军中蔓延,逃跑的士兵数量与日俱增。一开始,只是零星的几个,后来逐渐形成了一股难以遏制的潮流。原本整齐有序、纪律严明的队伍,变得七零八落,宛如一盘散沙。军官们试图阻拦,却发现根本无济于事,士兵们的眼神中只有恐惧和对生的渴望,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服从与坚定。
此时的秦军军营,完全被一股沉重的压抑气息所笼罩。士兵们聚在一起,唉声叹气,谈论的都是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他们围坐在篝火旁,火焰明明暗暗,映照着他们疲惫而又绝望的脸庞。有人低声咒骂着这场战争,有人默默流泪,怀念着家中的亲人。大家都觉得,这场战争已经毫无希望,他们不过是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赵高身处这混乱的军营之中,凭借着多年在宫廷中摸爬滚打练就的敏锐直觉,察觉到了异样。他跟随胡亥多年,对这位皇帝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了如指掌。胡亥的心机深沉,绝非轻易会被打倒之人,而眼前这一切,实在是太过反常。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不断思索着。回想起胡亥之前的种种决策和应对危机的手段,他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向匈奴王和国师通风报信,希望能借此避免一场可能的大祸。
赵高匆匆赶到匈奴营帐,一进帐,便赶忙向匈奴王和国师行礼,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连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声音急促地说道:“二位大人,以在下之见,如今秦军的状况,恐怕有诈啊!胡亥此人向来诡计多端,心思深沉难测。虽说中了国师您的奇毒,但依我对他多年的了解,事情绝不可能如此简单,还望二位大人三思而后行啊!可千万不能中了他的奸计!”
国师听闻,脸上顿时露出不屑的神情,鼻孔中冷哼一声,那声音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来一般:“你这纯粹是杞人忧天!我这毒,乃是耗费了无数珍稀药材,历经多年才研制而成的天下无双的奇毒,普天之下,无人能解。如今胡亥那副模样,分明就是毒发的征兆,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了。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难道要错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吗?”国师一边说着,一边得意地捋着自己的胡须,脸上的自负之色愈发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