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这个话题,各有回答不一,众说纷纭。其实,认真研究起来,人只有两种需要:一是身体的需要,二是心灵的需要。饿了要吃饭,渴了要水喝,冷了要穿衣,行路要车马,休息要住房,类似这样的一切都是肉体的需要。另一类是心灵的需要,比如两岁的小孩子、他吃饱穿暖了,也不饥也不渴、身上也没有病痛,一时离开了他母亲,就大哭起来。他的哭是为了什么?是他那小小的心灵需要母亲的爱;等他渐渐长大一点,母亲就不能满足他心灵的需要,他要朋友、要娱乐;等他上了大学,母亲、朋友、娱乐已不能满足他,他要寻找美丽的配偶,把情和爱都寄托在配偶的身上。等到他结了婚、娇妻相伴,爱子绕膝,家人有衣有食,本当心满意足了,可他无暇享受,仍被强烈的欲望驱使着去打拼;因为人的心窝是填不满的。
图片
现在谁不追求房子、车子和票子呢?假使经过许多年身心俱疲的劳碌,他成功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常能使人露出羡慕的眼光,此时总该满足了吧。不!他还有需要,他大半的人生过去了,头发苍白了,牙齿动摇了,眼睛昏花了,耳朵发沉了,看看当年结婚时的照片,一对新人幸福的笑颜,跃然眼前,怎么转眼已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年纪了呢?遂如苏轼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叹吾生之须臾”的感慨。同时,心中油然而生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命和永恒的渴望。秦始皇大帝,就是人类最突显的例证。
确实,物质(肉体)和精神(魂)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物质和享受固然能满足人身体和生理的需要,却不能使人的心灵获得真正的和最终的满足。所以,历代帝王并不是世上最快乐的人,而孔子的学生能够“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柏拉图的话发人深省:“人的肉体享受愈丰富,灵魂世界就愈缺乏”。是的,唯独人类拥有灵,人的灵渴望哺育,这是与任何动物的本质区别:“饱食终日”诚然是动物的最佳生活状态,却是人类的“不能承受之轻”;动物只为生命必需的光线所吸引,人类却为遥远的星光激动。有的人以享用物质和放纵情欲来暂时满足魂;有人在文学、影视、麻将、电脑游戏、小视频中暂时寄托魂。但永恒才是灵不止息的渴望,只有万灵的父才能使人的灵获得最终的托寄、满足和安息啊!
图片
因此,满有慈爱的父,他早就为人类预备“说明书”,表明了他的爱意,为与人类建立的盟约,藉着他的爱子向人类发出这一赴约的邀请,应许一切寻求心灵满足的人,可以到他这里来,得享安息。
他是绝无谎言的,必以信实和公义对待每一位接待他、信他名的人,用自己那长阔高深的大爱,无条件的赦免、拯救、关怀、引导、怜恤、帮助和医治他们,领他们进入爱子里,享受他永不改变的平安,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永远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