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生耽美 > 隋唐:二世而亡?我征蛮夷开科举 > 第208章 杨昭初次监国上朝

第208章 杨昭初次监国上朝(2 / 2)

国内动荡,外患频仍,加之杨广疏于朝政。

大隋的灭亡不仅未能改写。

反有提前之兆。

国运不好,才是怪事。

“既然与大隋国运绑定,我也不再隐藏!”

杨昭摩拳擦掌。

他的命运本就与大隋紧密相连。

金手指更是将他的命运与大隋国运牢牢绑定。

杨昭岂有坐视不理之理?

而杨广哪里知晓。

那平日温文尔雅,略显书卷气的长子。

在暂摄朝政期间,将掀起怎样的风浪。

大业宫殿内,静谧而庄重,阳光透过精雕细琢的窗棂,洒在铺设着华丽织锦的地面,映照出一片金碧辉煌。萧皇后斜倚在龙榻之上,她的容颜虽因病痛而显得苍白,但那份独有的风韵仍旧令人心动,病弱之姿更添了几分楚楚动人之感,引人无限怜爱。

杨广紧握着萧皇后的手,站在龙榻旁,眼神中满是关切。“皇后,无需担忧,一切有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疲惫,却努力挤出一抹安慰的微笑。

“陛下,这如何使得?您怎能因妾身而置大隋江山于不顾?”萧皇后声音微弱,眼中闪过惊诧与不安,她摇着头,显然对离开皇宫的提议感到抗拒。

“皇后放心,一切已安排妥当。”杨广的语气坚定,表明心意已决。

“那大隋的未来……”萧皇后的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有昭儿在,他会妥善处理。”杨广回答,目光中透露出对长子的信任。

正当两人交谈之际,一名侍女轻声通报:“皇后娘娘,殿下已至。”

“昭儿来了,朕去与他说几句话。”杨广对萧皇后轻声交代后,转身离去。

在侧殿,杨昭跪坐在蒲团上,眉头紧锁,似在深思。直到杨广的声音响起,他才猛然回神,连忙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昭儿,不必太过忧虑。”杨广轻咳一声,以为杨昭因监国之事而心事重重。

“儿臣明白。”杨昭恭敬地回应。

“朕召你前来,是想与你谈谈监国之事。”杨广坐下后,直接进入主题。

“儿臣已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杨昭的回答沉稳而自信。

杨广审视着杨昭,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昭儿,你需知,朝中事务繁杂,尤其是远征之事,你监国期间,此事需暂时搁置。”

杨昭心中虽有想法,表面上却只是点头称是,暗自思量:“待父皇离京,我自有主张。”

“国事繁重,若遇难题,可待朕归来再议。”杨广的言语中带着几分警告,提醒杨昭不可轻举妄动。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杨昭应道。

“还有,朝中各派势力复杂,不可轻信他人。”杨广特意叮嘱。

“儿臣明白,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杨昭心领神会,话中带刺,却又迅速转换口吻,“儿臣一切听从父皇安排。”

杨广似乎并未察觉其中深意,只道:“看来是朕听错了,那些家族岂是易与之辈。”

“父皇放心,儿臣会以稳定为重。”杨昭承诺。

杨广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杨昭的肩:“昭儿,辛苦你了。”

“儿臣不敢言苦。”杨昭答道。

随后,杨广安排杨昭与萧皇后匆匆一见。萧皇后望着杨昭,满眼慈爱:“昭儿,若觉得负担太重,告诉母后,母后愿意放弃。”

“母后安心养病,儿臣已长大,能助父皇分忧。”杨昭心中涌起暖流,暗自发誓要为母后寻得良药。

“昭儿,真是长大了。”萧皇后欣慰地笑道。

临行前,杨广再次强调:“相信昭儿,你已长大成人。”

萧皇后则自责身体不争气,杨广打断了她,催促上路。

杨昭目送龙辇远去,心中盘算着:“先对付高句丽,还是清理内部的世家?”

杨广似有所感,回头询问,杨昭机敏应对,称自己在思考政务。

随着龙辇缓缓驶出宫门,杨广心中莫名的不安并未消散:“但愿一切顺利。”

而杨昭,已开始在心中布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

次日清晨,朝会如期而至。天未大亮,文武百官已齐集殿堂。今日,是杨广离京后的首次朝会。群臣之中,表情各异,议论声四起。“陛下此行离京,由太子监国,诸位以为如何?”“确实,此等情形前所未见。”“特别是当前,与高句丽的矛盾日益升级。”“没错,远征之事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诸多臣子的言谈中,透露出一丝不安,以及对太子杨昭能力的隐忧。毕竟,当下的大隋,局势复杂,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