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教化东瀛人(2 / 2)

“儿臣参见父皇”姜炜拱手行礼“坐吧”姜珩目光深邃,语气缓道“朕叫你们来,主要是想听听这一年的相关内政”自己虽然知道朝中大部分事情,但还是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毕竟是他们在这里,他也只是给个大方向而已。

姜瑜等了半天不见姜炜开口,只能先开口“楚华执政后提拔了不少有才女子,臣以考察过便默认了,但朝中老臣颇有微词,因此朝政处理速度也慢了下来”姜珩知道他的意思,无非就是那些朝臣趁自己不在,给这些女子找事,故意拖延,想要治她们的罪“姜炜,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姜珩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是希望姜炜平等对待这些人的,并不想姜炜完全偏向于朝臣。姜炜沉吟片刻,回道“儿臣认为,女子才干不应被忽视,但也需平衡老臣情绪,故采取了折中方案,既重用女子,又安抚老臣,以期朝政顺畅。”姜珩笑了笑,又是这漂亮话,心口不一。

“好了,你们回去吧,朕累了”姜瑜和姜炜退出祈安殿,两人也分开走了,全不似之前亲密,姜珩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叹,权力的博弈终究让亲情蒙上了阴影。炜儿,难道真是朕的错?你是朕亲自教成的,不过周岁便封了太子,爱屋及乌封了你的孩子为太孙,皇位怎么会不是你的呢,想着轻咳了两声,予安把药端了上来,予安轻声劝道“皇上保重龙体。”姜珩接过药碗,苦涩的药汁入口,心中却泛起层层涟漪。

“朕听说最近诸位很是散漫啊”姜珩冷冷的看着诸位臣子“臣不敢”“既然不敢,便该勤勉尽责,楚学士乃朕亲自任命,你们意见很大啊,是不是对朕意见也很大?”姜珩神色不变,话语中却透出寒意,众臣皆低头不敢直视。“再因此事起风波,小心你们的脑袋”众臣颤栗,齐声应是。

楚华则暗自松了一口气,她是皇上提拔的,朝中其他人也在隐隐排斥他,就连太子也默认这些作为,幸好皇上回来了,要不然自己还真撑不住了。姜炜从前本是和姜瑜并排站,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姜炜比姜瑜多了半步的距离,眼神中尽是疏离,姜珩心知肚明,但也毫无办法,他总不能强硬的让姜炜退回去吧。

姜烨几人看着他们三人之间微妙的态度,心中暗自揣摩,父皇与太子什么时候有的隔阂,他们怎么不知道,不过,这对他们也是好事。

姜珩不愿姜炜与他离心,是他看着姜炜长大的,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太子,怎么能被自己轻易废除,而且,他从来没有过废太子的念头,姜烨几人也是给他点压力,连几个兄弟都压不住,如何治得了这个天下,为了保证姜炜的地位,姜珩决定收回大月氏的战事中,带着姜炜,亲自前往大月氏,既能巩固父子关系,又能让姜炜在实战中历练。

“朕准备修条运河,连接南北水系,以利商贸,亦能缓解旱涝之灾”姜珩上朝时直接宣布了此事,朝臣哗然“皇上,修运河耗资巨大,近些年又一直在打仗,哪有足够的银子啊”“国库虽紧,但长远计,运河利国利民,开源节流”还是有些臣子持反对意见“父皇,您多次出征已耗费大量国力,又再修运河,恐百姓难以承受。”

姜炜亦开口规劝道,他监国,知道国库不充盈“太子,父皇此举利大于弊,乃是利民之策,至于钱财,我们省省总会有的”姜烨立刻反驳“三弟常年在外征战,不知朝中有多困难,真是何不食肉糜?”“太子监国不止一年,为何不想想如何筹备更多钱财?”“那样岂不是要加重赋税,百姓何苦?”两人已经争执起来。

“据我所知,近些年在父皇的治理下,百姓过的也算安稳,国库虽紧,但并非无计可施。开源节流,方能长治久安。运河一成,商贸繁荣,旱涝得解,百姓福祉长远。你当以大局为重,勿因一时之难而废百年大计。”姜烨点出重点,堵住姜炜想要劝谏的话。

朝臣看两人吵得激烈,皆噤声不语,生怕卷入其中,姜炜最终还是闭了嘴,他已经看到父皇脸色不好看了,再劝谏就不合适了,他还不想惹父皇厌,对姜烨笑了笑“三弟说的是,是孤想差了”姜烨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都是为了大孟,太子不必如此”姜珩见状,心中稍安,缓缓道“既如此,便依计而行。运河之事,刻不容缓,需举全国之力,务必早日完工。”

有的人已经在想着如何从从中谋取私利,暗地里盘算着如何分一杯羹,姜炜则想着如何筹集足够的银两,父皇动不动打仗,把这些问题丢给他,真是头疼“没想到太子竟会同意我的话”姜烨笑着跟了上去“利民之事,孤怎会不同意?”姜炜拍了拍姜烨的肩“既然三弟如此推崇此事,筹集银两的事就交给你了”说完快步离开。

“不是,这是父皇交给你的任务,怎么又推给我了?”姜烨被姜炜一句话噎住,只能认命的筹集银两,姜烨心中虽有不甘,但深知责任重大,遂召集幕僚商议,力求开源节流,确保运河工程顺利进行。

姜烨的一举一动都在姜珩的监视下,姜珩对他的行为很是满意,可惜太子早早便立了,否则姜珩必会立姜烨为太子,如今姜炜姜烨两人势同水火,无论谁登基,另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要不这次收复大月氏就带他俩?修复一下兄弟感情,避免以后兄弟残杀的局面,自己与几个哥哥关系不错,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争的头破血流,伤了兄弟情分,也会伤了他好不容易改变的大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