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 第141章 朱应:李景隆果然没有什么能力!

第141章 朱应:李景隆果然没有什么能力!(1 / 2)

第141章朱应:李景隆果然没有什么能力!

郭英目光如炬,毫无半分犹豫,瞬间看向了蓝玉,大声道。

蓝玉听闻,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站了出来,躬身一拜,右手紧握成拳,重重的捶在左胸口,大声回道:“末将领命!”

而下一刻。

郭英的目光缓缓落在了朱棣的身上。

此刻。

郭英微微眯起双眼,透出了一种复杂的神色:“燕王殿下。”

此语气虽温和,但也透出无奈:“你身份尊贵,此番虽挂名主将,可皇上本意是让燕王随军历练学习,所以此战便由李将军掌军。”

“燕王不可深入险境,此番就随本将的行营吧。”

闻言。

朱棣原本满是期待的双眼瞬间就黯淡下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

然而,营帐内的众将对此却见怪不怪,没有丝毫意外。

朱棣的身份摆在那儿,堂堂皇子,大明的王爷,倘若真在战场上有个闪失,郭英如何能向远在应天的朱元璋交代

如今营帐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众多,对郭英而言,不差朱棣这一人,他首要任务便是确保朱棣毫发无损,如此才不会遭受责罚。

否则,就算荡平了北元,可要是朱棣出了事,那罪过可就大如天了。

“末将明白。”朱棣虽然满心失望,但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他微微低下头,有些低沉沙哑回道。

朱棣很清楚,就算自己开口请求,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朱元璋之子这身份给了他太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要是没有野心,这个位置已然到了头,再无其他发展空间了。

看到朱棣没有反驳,郭英微微点了点头,原本略带担忧的表情也缓和了。

紧接着。

郭英又将目光投向李景隆,沉声道:“李将军。”

李景隆听到召唤,立刻站得笔直,躬身一拜,大声回应:“末将在!”

“西边的五座北元边城,本将交给蓝玉将军去攻破。”

“那东边的五座北元边城就交给你了。”

“本将命你统帅十五万大军,攻破以所谓镇夏城为主的五座边城。”

“待得两位将军完成任务后,便杀入北元境内,遇城夺城,击溃北元。”

郭英神色严肃,一字一句道,不敢有任何疏忽。

“末将领命。”李景隆毫不犹豫,大声回道。

此时大战初起,北元或许已得知大明要对他们用兵,可并未有太多动作。

如今大明主攻,兵分两路正是最佳利用兵力的战法,待北元有所应对,郭英自会依据战场形势改变战法。

“诸位将军!”

郭英目光严肃,扫视着营帐内的众将,提高了声音:“北元之祸,扰我大明北疆,杀我大明子民,屠我大明无辜百姓,这些罪行皆是罄竹难书。”

“这些,诸位皆知。”

“此番北伐之战,本将也不废话什么了。”

“一切自有镇抚统计战果,凡为国立功,凡为国杀敌,皆为功。”

“北伐之战,诸位一定要抓住这等立功的机会,一旦平定北元后,往后沙场立功的机会可就要少了。”

此话。

郭英自然是带着深意的。

也是告诉众将,这一次或许是这数载间最后一次沙场建功的机会了。

声音落下。

营帐内众将皆是整齐的站了起来,齐声高呼道:“末将明白!”

此刻,包括朱应在内,所有人皆是一脸郑重,神色肃穆,每一个战将都清楚知道这一战的意义,更知道这是立下滔天大功的机会。

朱应心中更是热血翻涌,充满了憧憬,暗自想着:“北伐之功,封狼居胥,乃至于擒获北元皇帝,我定要尽全力博取。”

“一旦抓住了。”

“伯爵晋侯爵。”

“甚至官位提升至都所。”

对此。

朱应充满了期待。

待此番大营军议结束,各军将领纷纷回到各自的主营。

在朱应隶属的二路北伐大军主营内,李景隆站在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紧皱,看着面前的三将,开口问道:“三位将军,五座边城,据吾大明探查的情报,北元在边境至少有二十万大军驻守,这十座城池作为北元视之为防御我大明的壁垒,攻破一座,他们或许就会撤入第二座,所以此战,诸位将军有何看法”

说话间,他的目光扫视,但主要还是落在了朱应的身上。

朱应在辽东战场极为亮眼,大明最难啃下的两座坚城都是被朱应领兵攻破的,所以李景隆对朱应寄予了最大的期望,毕竟他自己有多少统兵能力,自己心中是非常清楚的,那几斤几两掂量得门儿清。

“五座城池,虽说互相拱卫。”

“但此战,我军兵力有着明显优势,纵然北元国力仍然不差,但他们内部争端不定,而且不知我大明动兵虚实,此番只要我大明动兵迅速,必可杀北元一个措手不及。”朱应神色沉稳,目光带着思虑的说道。

朱应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营帐内,却字字清晰,仿佛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魔力。

身边众将也是纷纷点头附和。

“那朱将军,此战,那我们就集中优势兵力,强攻北元最靠近吾大明的边城,镇夏城如何”

李景隆看着朱应,眼中带着一丝询问,又带着一丝期待,似等待朱应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听到这,朱应看了李景隆一眼,心中暗自吐槽:“这李景隆果然是如历史记载的一样,没有统兵之才啊,终究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将他捧得太高了。”

而一旁的朱棣也是一脸古怪地看了李景隆一眼,那眼神中满是诧异,似乎也在疑惑李景隆为何会说出这个。

毕竟朱应已经说了,兵力优势,还有出其不意就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只是简单强攻一城,那就顺遂了北元的意了。

北元也可着重防守一城。

那大明兵力优势何在

难道强攻

去进行消耗战的拼杀

“此战,理当分兵而动。”

“一面进攻镇夏城,但与之相连的城池也必须进攻,这样就可分散北元镇守兵力。”

“如此一来,破开北元防线也可变得更为简单。”

朱应神色严肃,条理清晰地说道。

一边说着,朱应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将进攻路线完全呈现。

闻言,李景隆当即用力点了点头,没有任何反驳:“就按朱将军说的来。”

而朱应对此,也是一笑。

“镇夏城作为北元直面我大明的城池,兵力防守必更为森严。”

“如此,末将愿领大宁边军,进攻此镇夏城。”朱应当即上前一步,抱拳请命道。

虽说李景隆无用,并无统兵列阵之能,可人家还是直接统兵的二路大军统将,想要动兵也是要经过他的。

当然,李景隆如此,朱应虽然心里诟病不断,但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这样的话,李景隆也不会太过干预他动兵。

比之一个没有统兵之能却喜欢胡乱指手画脚的将领,朱应更喜欢李景隆这种不耻下问,并不在乎自身脸皮的。

“末将愿为策应,进攻镇明城,吸引北元守卫兵力。”张玉也上前一步,抱拳请命道,脸上带着坚定之色。

“那末将则跟随朱将军一起,进攻镇夏城。”沐晟也不甘落后,站出来请命,眼中透出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

毕竟。

这是沐晟第一次经历这种大战争。

不同于云南府的那种小打小闹。

见此,李景隆面带笑容,连连点头,十分兴奋:“既然三位将军都有所请命,本将自当同意。”

“就按照三位将军所言进攻之策来。”

显然,李景隆此刻心底应该也在暗自窃喜,无需他发号施令,只需要他决定,朱应就已经为他定好了进军之策了。

有着对朱应统兵能力的了解,李景隆自然是十分信任。

“燕王,你觉得如何”李景隆笑着看向一旁的朱棣问道。笑容带着一丝讨好,又带着一丝期待。

“吾自是没有异议。”

朱棣也笑着点了点头,但目光随后就落在了朱应的身上,眼中带着一丝好奇,又带着期待:“久闻朱将军不仅善于正面对敌,更善于攻城破城,如金城那等坚固城池都被朱将军轻易攻破,此战,吾也必亲眼见证朱将军破城之举。”

对此。

“燕王过奖了。”

“一切还需战场上见真章。”朱应则报以一笑,没有多废话。

不过看着朱应笑容中的自信,显然对于此战,根本没有任何惧怕。

主营军议散去,原本驻扎在这北平与大宁府北疆交界的大军纷纷拔营。

士兵们忙碌地收拾着营帐,扛着帐篷杆,卷起铺盖,将一箱箱物资搬上马车。

战马嘶鸣,马蹄声哒哒作响,士兵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旗帜猎猎作响,在风中舞动。

大明战旗,军威所在。

大军分为两路,如两条汹涌的钢铁洪流,向着北元杀去。

另一面,北元都城,新都。

昔日北元主中原时,在中原立下了三座都城,一为上都,二为大都,三为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