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造反的军情
达尔岱受了伤,在战场上靠着装死,找到机会逃跑,回到了部落,人们发现了单于,阿尔岱神情激动的赶来,向大哥控告他手里的硕尔辉。
“硕尔辉背叛了单于,他是养不熟的狼崽子。”
阿尔岱指责硕尔辉,达尔岱无力的阻止弟弟,如今的部落,已经不能内讧,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困境,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阿尔岱不服气,达尔岱让人去叫来硕尔辉,打算与他好好谈一谈。
不久,有人赶来慌张说道:“单于,硕尔辉跑了。”
达尔岱露出惊讶的目光,阿尔岱连忙跑出去看,只看到西北方传出了骚乱,因为光线不好,看得并不清楚,当即召集自己的人马赶过去。
单于回来了,阿尔岱又成为单于的弟弟,部落的青壮们变得听话,所以阿尔岱很快组织起人手。
弟弟带着人离开,听到外面安静了下来,达尔岱内心已有所预料。
果不其然,随后的人们赶来告知,硕尔辉带着他的亲信,抢夺了部落的一些马匹和肉干,还有一些物资逃离了部落。
前来的头人们非常不满,他们是奴隶主,因为单于的支持,他们无法反抗,因此硕尔辉和一些奴隶从他们手中获得了自由,成为为部落而战的勇士。
靠着这些勇士的支持,单于在部落的威望无人能及。
如今单于带领部落吃了大亏,而如此危急时刻,单于扶持的硕尔辉,却带着奴隶们跑了,头人们切身利益再次遭到巨大的损失。
众人怀疑的看着单于,也不知道单于伤势严不严重。
达尔岱叹了口气,“周军很厉害,我的确输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经过单于城,而他们又在离开单于城的必经之路上,除非我们放弃牛羊,朝着两边的丘陵方向逃亡。”
牛的速度很慢,只能放弃,部落会损失一半的燃料和的食物来源。但是还有羊,羊群每天可以走数十里,但是在丘陵地区并不容易。
周军的骑兵少,大多是步兵,所以部落现在开始准备,放弃大部分的物资,明天开始逃亡,那么一切还来得及。
只是到了冬天的时候,部落很多人会冻死和饿死,单于部这几十年的修生养息毁于一旦,而他们这些头人也会失去自己的牧地,重新过上颠簸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
安逸是人类的敌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安逸了十几年的头人们,不舍得放弃当下的生活。
“都怪冯庸。”
有头人骂道。
可更多的人说不出话来,没有冯庸的支持,他们以前也不可能在单于城站住脚,只是谁也没想到,来了一个厉害的年轻将军。
这就是大周啊。地大物博,人才辈出。
明明看到大同越来越“昏庸”,自己这边越来越强大,可不知大周随便某个旮旯,不经意间冒出一个绝世战神,轻易的毁灭他们的所有。
“我打算去投降。”单于轻松的说道。
投降两个字,说的如此轻易,看着自己的单于,头人们不知道说什么。
不服气,可以接着打,头人们知道打不过,还可以离开,四海为家,何处不能去得,可头人们舍不得安逸,不想去吃苦。
单于当众说投降,却没有人气愤,反而希望单于能成功。
单于知道自己又熬过了部落的信任,可他却并不开心,除了伤口上的疼痛,更有内心的疼痛,多年来的隐忍全部没了。
如今统一草原的梦想不敢再有,先让单于部活下去吧。
两百多匹马,还有一百多匹轻伤马匹,大概能有三百匹马,加上自己原有的战马,可以组建一支近四百规模的精锐轻骑兵。
此次出关,近一个月的赶路,往返一千多里的路程,乃至于连续作战,骑兵使用得当,自身伤亡才不到五人,却病死了六匹战马,伤了十一匹战马,损失率接近五分之一。
要么说人才是最耐操的,哪怕后世的坦克,光行军的故障率就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战马的作用很大,可战马也精贵,至于驽马,驽马倒是好用,可当战马又差了一些。
王信需要的是职业骑兵,而不是骑马的农民,比如太平天国时期西北的捻军。
明末清初,虽然大明一方表现的拉跨,经常搞出一些踢入自家球门的乌龙球,可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军队的碰撞,西方的雇佣军也有参与。
与东方的意义不同,西方的雇佣军才算是最厉害的军队,但是并没有在清末明初的战争中发挥出作用,没掀起什么浪。
清军无论方式怎么样,战斗力无疑是当时不弱于明军的,一样可以吊打朝鲜军。
明军一样吊打朝鲜军,还能碾压倭军,奈何大明朱元璋推崇教育,于是民间社学发达,以至于读书人太多,读书人多,精致人也变多了。
眼界宽,见识多,知道如何让自己最大利益化,更认为双输好过单赢,于是大明当上了运输大队长。
大明又不是我家的,大不了投贼,你投我也投,看谁投的快,先投先当官,后投是傻子,带路谁不会,就看谁更狠,笑贫不笑娼,笑到最后就行。
那就没有办法了,大明只能输,大家一起来剃头,对于大明一方而言,的确做到双输。
而到了清末,国内都是一群菜鸡互啄,整个东方,不只是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包括军事上的全面落后。
不是骑马的就是骑兵。
哪怕是大元时期,蒙古骑兵的战术还能玩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