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女生耽美 > 红楼兵圣 > 第145章 爱来自“大舅哥”

第145章 爱来自“大舅哥”(2 / 2)

正常的生意并不是这么做。

奈何这不是正常的生意,人情关系占了大半,所以许多事一开始不好谈,把事情做好了才方便来谈。

“亲兄弟,明算账。”薛蟠定了调子。

“没错。”王信也不废话。

河西小营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那些小门小户的摊贩自是无人理会,主要是药材和香料生意,还有一些杂货,如古董行、当铺行之类。

小半年来,各家生意越做越大,主要是扬州的商人与薛家。

这个几月的分红,薛家对户部的孝敬,还有沿途打点的成本,河西小营等同于坐地户的角色,分两成的利,大概有九千两。

具体的数目,要等账房把上个月的账目彻底清出来,数额不会差多少。

买军火用了万把两银子,此次运回来的几十匹战马,又是一千几百两银子,而且并没有赚王信什么钱,王信目前还倒欠薛家三五千两银子。

王信算了算自己的家当。

六万余两银子,其中有四万两是决计不动的,二千人一年的军饷,万一河西小营外的生意受到影响,有一年时间的缓冲,才不至于毫无余地。

两万余两银子,足够支付薛家的费用。

不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还有此次兵部的犒赏,原本一万五千两,实际发下来五千两,又补上了两个月的欠饷四千两,实际还欠一万八千多两银子。

抚恤银还没有发,兵部说要等,谁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不是将领想要蓄养家丁,而是但凡想做事的将领,必须这么做,自己想办法捞钱养活家丁。

犹如原本时空里的吴三桂。

不光要想办法给自己三千关宁铁骑凑军备凑军饷凑战马,还要给家丁们分田地,按照吴襄的说法,家丁比他们的日子都要过得好。

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真遇到了事情,指望人家拼命,就得平日里做得好,让别人心甘情愿,否则保管先跑为敬。

私欲下凑出的军队,只能靠利益堆砌起来。

王信倒不用学他们,但也不能让自己的人饿着肚子打仗,朝廷给不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养一支军队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难怪很多将领不愿意养兵,承平百年,费尽心思吃力不讨好,所以养兵有什么用如自己喝兵血,不光省了一大笔军饷,每年还有一万多两银子的进项。

这一两万两银子拿出来一半去打点,整个河西小营都得姓王不说,上面人人对自己满意,不得罪人,升官又快。

十年下来,官运亨通,还积攒了好几万两银子。

多少代人也吃喝不愁。

许多人家不就是如此流传下去。

反倒是那些养兵的将领,无用武之地,人情关系横行,立功也比不上别人直接升官,最后反而啥也没捞到,得罪了人还不自知,明明打了胜仗却下狱坐牢,别说官帽子,连性命可能也保不住。

所以王信对打仗的意愿并不是很高。

除非朝廷要求。

现在要调自己去边地,如果真的发生战事,开销又是一大笔,如果指望朝廷调拨钱粮,恐怕前辈们遭遇的事就轮到自己头上了。

细算下来。

王信叹了口气。

有时候也真不能怪那些选择躺平的将领。

也就幸亏自己了。

有这么一个优势,如果不利用起来,实在是浪费了天赋,如果不是如此,自己早就躺平了,谁爱去拼搏谁去拼好了。

倒是前番抗倭,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倭寇没有人性。

但凡是个人也不会置之不理。

所以两万两银子不能动,那就只能用未来的收益去抵,等于自己一毛钱也不掏,全是薛家垫的,自己这便宜占得太大了。

王信有点不好意思。

薛蟠倒是无所谓。

“我不喜欢钱。”薛蟠搭着王信的肩膀,虽然王信的年龄比自己大些,可谁让他会是自己的妹夫呢,薛蟠得意道:“我对钱不感兴趣。”

“薛爷大气!”

王信竖起大拇指。

程智看了眼东家,又瞅了眼王将军,低着头没说话。

酒足饭饱,各取所需。

回到贾府,有人早就在等,看到了信爷,去里面传信。

管家很快出现庄子里。

晴雯正伺候一身酒意的王信,王信醉醺醺的出来见管家,周瑞告诉王信,老爷回来了,在大厅里等他。

虽然有点酒劲上头,王信却知道肯定不会小事。

于是又进去里间换了衣服,让晴雯送来水洗了把脸,打起精神后跟着管家去前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