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各有各的规矩
扬州会馆。
二三月京城科举,陆仲恒高中新科进士,扬州会馆很是热闹了一段时日,一直到最近才消停了些,薛岩来拜访,然后知道了合作的事。
聊起这王信,陆仲恒倒是感慨,于是派人去请,约定日期相聚。
最近太过风光,实在惹人注目,为了保持低调,陆仲恒也没有再请别人,只是要与王信聊一聊,还有恩师林如海的事。
第二日。
王信如约而来,陆仲恒没有亲自出门去迎,在里头等候,见到了王信,主动提出歉意。
王信没有怪,理解陆仲恒的为难。
新科进士也只是新科进士,前程远大,也是前程远大,当下要低调做人,以免惹出是非。
不过陆仲恒进了翰林院,与那梅翰林不同。
王信知道梅翰林。
梅翰林年纪大了,不是说梅翰林就不重要,而是相比较陆仲恒这样年轻的翰林,未来有资格入阁,所以陆仲恒的地位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对于一方势力而言,有这样的后起之秀犹如有一根定海神针的存在。
一个是重要武器,一个是核武器。
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同样规模的势力,一方有这样的陆仲恒,一方没有,没有的那方,连说话的底气都会不足。
陆仲恒在扬州会馆的超然地位说明了一切。
王信跟在陆仲恒身后,两人在一间单独的房间里,桌子上开始上菜。
陆仲恒亲自为王信倒酒,两人出自一门,倒也没必要太过客套。
与别人所想不同,陆仲恒不光是因为同出一门的原因,对王信也有格外的刮目相看。
外地官入京原本有住房提供,后来因为房屋被占,朝廷也扩建了几次,等到朝廷无钱的时候,于是变成各人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带来的弊端与后果,朝廷也心知肚明。
就如将领蓄养家丁,实际为将领的私兵一样的道理,本质上还是朝廷无钱,只能当做没看见一样的道理。
京城一房难求,房价又贵。
俸禄低的小官连租都租不起,俸禄高的官员,需要养活的人也多,加上大周风气奢靡,人情往来通达,导致官员们没一个靠着俸禄能维持生活的。
“你的俸禄高,需要养活的人也没有几个,为何不趁机在京城置办一套宅子。”陆仲恒问道。
王信露出苦笑。
自己在河西小营做的事,与别人养家丁并无不同,只不过别人养个一二百,乃至数百家丁,而自己养了两千。
也因为房子的事,营里的许多外地军官在京城难以落脚。
比如赵雍,刘通都是如此。
包括张灿。
乃至于新提拔起来的一批校官,目前只能以营为家,赵雍有家室,家室不在身边,还有有家室的,总之,自己许多时候不呆在营里,让很多人松了口气。
否则自己在营里,每个人都要紧绷着,时间久了并不利于军心。
简而言之,自己已经是游击将军,不再是以前的都司,更不是当年的佐击。
王信如实说道:“我倒是想过去租房子,不过租房子的租金高,会影响我攒俸禄买房的速度,原本三年,租房的话至少要五六年了。至于买房的话,我钱又不够。”
陆仲恒大惊,连忙问道:“你买卖做的不小,我在薛岩东家那了解过,怎么如此窘迫”
“与商号的合作是公事,我自己怎么可以拿我要是拿了,手下的人是不是也能拿”王信解释道。
“不至于此。”陆仲恒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是两回事,笑道:“你对自己太过苛刻了。”
王信不认可,直言说道:“因为我自己是将军,所以我能拿,别人不是将军所以不能拿。那日后我要是升了官,手下的人升了游击将军,他们也是将军了,是不是可以拿,也可以借助自己的权力去做生意。”
陆仲恒平易近人,因为他看得起王信。
从小神童出名,骨子里傲气的很,有些无法理解王信的心思,纳闷道:“如果不是靠着你,你
王信理解陆仲恒的想法。
不是陆仲恒不聪明,而是他从小生活的圈子太高,不能理解
有些事三言两语说不清,说了陆仲恒也不一定理解,于是王信简单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