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河西营
晴空万里,宝石蓝天。
炽热阳光照射入河西边的军营。
王信带着几名亲兵,每人骑着一匹马,道路两边人来人往,能听到很多的外地口音,几人骑马前往东军右路的大本营。
东军本部驻守通州,左右二路互为犄角。
但是这个左右与常人所想不一样,而是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左右,所以左路在东,右路在西,而不是人们所想的左路在西,右路在东。
右路在京城与通州之间,左路在通州的另一边。
而东路大本营又在河西小营与通州之间。
通州本来应该是一座军城,后来因为经济的原因,以及多年的积弊累积,才有了今日的局面,王信也没有更多的看法。
如果依然是当初的军城,那么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养活了如此多的人口。
所以保持平衡是最好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王信既不想与总兵同流合污,实在是瞧不上,但也不想惹麻烦,所以今日去大本营拜见总兵,看能不能缓和一二。
原本是荒郊野外的郊区,百年来因为城池的发展,建立了一片片的棚户区,又逐渐变成了楼台高阁,棚户区不停的外移。
大本营所在的营盘,虽然还是城外郊区,但已经被市井片坊包围,虽然还有少部分棚子茅房等,更多的是砖瓦平房,又或者二层楼房。
经过竹席搭建比人高的篱笆,视线豁然开朗。
王信勒住马。
史平等人虽然意外,却也熟练的控住身下匹马,稳稳的停在自家将军身后,纷纷顺着将军的目光看过去。
一群乞丐似的人三三两两躺在各处晒太阳。
浑身脏兮兮的,衣衫褴褛不堪,已经烂成破旧的布料,在微风中摇摇欲坠,与其说是穿的衣裳,不如说是一扯就会破碎成更多的布条。
深陷的眼窝和黯淡的目光,有人看见了王信一行人,不但没有额外的神情,反而犹如木偶般,直直的盯着王信他们。
有人看到他们,还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妈了巴子,咱们老少爷们日日喝西北风,他们这些狗日的军官倒是吃香的喝辣的,打扮的人五人六,什么狗东西。”
声音不大不小,倒也让人依稀听见。
一群没有了规矩的士兵。
或者说叫子。
史平等人倒不在意,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脸上神情恍惚,感觉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走吧。”
王信突然调转马头。
“将军,不去拜见总兵了吗”史平跟了上来,好奇的问道,“回营吗”
“回营。”
王信吩咐了一声。
自己的底线其实很低,对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能接受的,因为看多了,也就习惯了,不再当回事。
都说贾政是君子,但也有养了几个妾。
那自己还看过养了上百个情人的。
所以平常心最好。
就像自己在金陵见张吉甫的时候,之前自己多少也听过一些张吉甫的派头,也没有当回事,比如那张吉甫一样使唤士兵,把军士当他家的下人使用。
这种事古今中外也是避免不了的,谁又不是没见过。
张吉甫能对这些士卒不错,吃得好穿得好,比那些把士兵当奴隶使唤的人强多了。
其实已经达到王信的心里线了。
犹如东南倭患。
为了生存冒着倭寇的名,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王信同样能接受,见到了还会枪头抬高三寸。
可有些事实在无法接受。
比如真倭寇。
比如与倭寇同流合污,一起祸害百姓。
这些人都要杀。
然后就是总兵这样的。
把兵带成这样,有什么底气出来对自己不满
像这样的人说好话,自己是说不出口的。
所以王信改变了主意。
不打算去见总兵。
因为关乎到妹妹的婚姻大事,薛蟠到底还是上了心,这几日没有早出晚归,而是留在家里与母亲商讨。
要说薛姨妈一家终归也是江南来的,哪怕在贾府一住多年,仍然保留了老家的风气。
一家子聚在一起,薛宝钗羞的不行,毕竟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在,依然留了下来,坐在炕铺上,龟缩在角落里,薛姨妈坐在炕边,薛蟠在旁边的圆凳坐着。
薛姨妈嘴上抱怨,“你嘴上没个把门的,当着你二叔的面说出来,引出了你二叔后面的话。”
“妈妈当时也不拒绝。”薛蟠笑道:“儿子认为是好事,都说那王信不错,妹妹不也是夸过。”说完,向妹妹挤眉弄眼。
薛宝钗不像之前,瞥了眼哥哥,不理会他。
薛姨妈身子往前倾,伸出手拍了下炕边外的薛蟠,笑骂:“又惹你妹妹,看不打你。”
薛蟠被打了,不但不疼,脸上还嬉皮笑脸。
薛姨妈拿这个儿子没办法,实则喜欢的不行,女儿也懂事,心里头不知宽慰多少,这才认真道:“只是这事太过突然,虽然你二叔支持,可我还是不敢开口。”
“妈妈是怕惹了姨妈生气”
“唉。”
薛姨妈叹了口气,也算是回答。
薛蟠正经了一回,看向薛宝钗问道:“妹妹在府上,不也是经常见那贾宝玉,没见妹妹放在心上啊,要不然妹妹给句话,选那贾宝玉还是王信。”
薛姨妈骂道:“你妹妹又没见过那王信,如何让她来选。”
薛蟠不以为然:“妹妹最有主意,虽没见过王信,妹妹不是说了吗,那王信谁见了都说好,必然是不差的,连二叔都夸他,能让二叔如此态度的人,一定不会差的。”
这倒是。
也是因为小叔子厉害,自己才得防着他,一早拖家带口来投奔姐姐,借贾府的名头压着他,让他不敢打大房的主意。
薛姨妈听到儿子聪明了起来,心里不禁欣慰了许多。
薛宝钗默不作声。
仿佛寻常姑娘似的。
薛姨妈却知道女儿心,自己女儿比一般女儿出色不知多少,不光是容颜,更有智慧,不管是愿意不愿意,都会有她的说辞,保管听的人挑不出理来。
如今没有言语,倒也是正常。
以女儿平日的言论,认为那王信不错,可也的确没见过,没见过的人,她又如何能放心。
至于贾宝玉。
薛姨妈摇了摇头,也是这些年带着女儿在贾府里住,贾府规矩大,这几年没见过外头的青年才俊,宝玉虽然脾性温和,可太过无能了些。
女儿聪慧,心气也高。
薛姨妈其实有了主意,“我写封信去问你的舅舅,你托人带去西北,一定要尽快,让你舅舅给个准信,到时候谁也没言语。”
无论是嫁不嫁,姐姐和小叔子怪不了自己。
“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