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腰子不好
薛蟠急着出门,每天玩不够,经过书房,刚要出院子门,被人叫住,薛蝌神色严肃,吓了薛蟠一跳,还以为贾府里下人得罪了薛蝌。
贾府下人最势利,不过自己平日里手脚大方,谁还不开眼得罪自己堂弟啊。
“大哥,我父亲快要到京。”
薛蝌小心观察薛蟠的神色,仿佛在担心什么。
“二叔到京”薛蟠惊讶了一声,随后高兴道:“二叔怎么要来京城。”
薛蝌松了口气,笑道:“我父亲原先答应为王信将军采购军火,采购军火的船队返回,还在两广时听闻倭患平了,我父亲不知道王信将军的主意有没有改,所以他人先回来。”
“货已买回来,岂有变卦之理。”薛蟠皱起眉头,转而说起薛岩,“二叔一向性子谨慎,如何连那王信的定金也没收。”
薛蝌倒不在意,做生意要分情况,有些生意是为了直接利益,有些生意为了人情,终归还是为了长远的利益,“局势变幻莫测,也怪不了他,大不了再卖去别家,不至于会亏。”
薛蟠摇了摇脑袋,想到了什么,忍不住笑骂道:“这王信使唤咱们薛家人倒是不客气。”
堂哥这句话说的没问题。
薛蝌认可道:“父亲赶回金陵才知道大军已经返程,大军行军速度慢,人多眼杂,父亲不好去打听,索性直接先行到京等候。”
“到了何处”薛蟠问道。
“到了通州,大房在通州与那王信将军不是有生意吗,所以亲眼去看一看。”回答完,薛蝌才提起另外一件事,“经过扬州时,父亲受林世叔所托,带书信于政世伯,因为在通州耽误,所以先派人来府上送信,顺便告知我,等父亲到京也会来贾府拜访。”
“二叔还是原来的谨慎性子。”薛蟠叹道,
薛蝌倒也不反对。
堂哥爱玩,性子没定,外表愚钝,实则没耐心去想。
薛蟠见没有其他的事,也顾不得多想,一门心思去玩,匆匆交代了声:“二叔回来了,记得去叫我,我外头有事,先走一步。”
薛蝌答应一声。
看着堂哥离去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
自己和妹妹是小辈,又寄人篱下,那么无论从长辈上论,还是从平辈论,父亲的口信应该先送到伯母,伯母再来告诉自己兄妹,家里事由伯母安排,然后是堂兄。
只是父亲喜欢让自己出头来撑门面,很多事特意交给自己去做,哪怕不合规矩,这些规矩可大可小,就看别人在不在意。
幸亏堂兄是个不知事的性子,并没有深究。
如果大伯还在,父亲必然是先把口信送到大伯处。
堂兄这边没有了问题,再去伯母处,告诉伯母自己已经告诉了堂兄,堂兄说知道了,这个顺序下来,伯母应该不会计较。
不过妹妹应该高兴的要跳起来吧。
父亲回来,他们就可以离开,妹妹也不用再见到自己就叫屈。
贾政闷闷不乐。
来到赵姨娘房里喝茶,赵姨娘见老爷来了,脸上笑的灿烂如春,赶了贾环去大观园姐姐那里去玩,把平时攒的些好吃的零嘴全让丫鬟摆上桌。
贾政躺在炕上,炕上铺着外国编织的毛毯,两边一对洋漆小几,赵姨娘就跪坐在贾政身边,一会儿给贾政捶腿,一会儿喂东西到贾政嘴里,再过一会儿又喂茶,把贾政伺候的眼睛都闭了起来。
说来也怪,赵姨娘平日里抱怨这个骂那个,偏偏见到老爷的时候却不出声,一门心思扑在老爷身上,生怕惹老爷心烦。
说她心机深,可孩子都有了两个,能这些年一直如此,却也是难得。
贾政闭着眼,眉头还在皱着,赵姨娘倚靠上去,故意用温软包裹贾政的胳膊,然后抬起手抚摸贾政的眉头,仿佛想要摸平。
“唉。”
贾政叹了口气。
“怎么了。”
听到贾政叹气,赵姨娘才问。
贾政摇了摇头。
赵姨娘也不生气。
贾政心烦。
京城的混乱局面多少年了,他是再也坚持不住,也应对不了,这些年,贾府一日不如一日,面子上越来越大,底子却所剩无几。
本来指望家里姑娘封了贵妃,借着省亲的风头,捞回点底子,结果出了罗明这档子事,周道丰一出手,半年就把倭患压了下去。
好嘛。
又是满盘皆输。
也就是他们贾府家大业大,满盘皆输了几回,可如今实在是没东西可以撑下去,薛家各处生意受到刁难,他们贾府又何尝不是。
薛家是生意,他们贾府是关系。
各地的故旧送来的利益越来越少,幸亏林如海每年往府里输送不少,还有个贾雨村也算懂事,如今又算是培养起了个王信。
可此子又与别人不同,想起林如海的信,贾政就烦的心口痛。
没一个人能帮忙分担的,至于自己的夫人,贾政想起来就更烦。